健康频道>疾病库
消化不良
2011-09-06 15:27:12      来源:百度百科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按钮

可解节日消化不良的五大食物

春节期间,似乎在天天跟吃打交道,聚餐、零食轮番上阵,最后只觉得饮食无味。这时,就应该消食了。不少美味的水果、蔬菜都可解决因饮食无度而造成的消化不良问题。

1.酸奶补充乳酸酶

酸奶含有丰富的乳酸,能将奶中的乳糖分解为乳酸。

2.苹果刺激肠蠕动

苹果中含纤维素可刺激肠蠕动,加速排便,故又有通便作用。

3.西红柿协助消化脂肪

西红柿中含有一种特殊成分——番茄素,有助于消化、利尿,能协助胃液消化脂肪。

4.山楂消肉食积滞

山楂是消肉食积滞的上品,含山楂酸等多种有机酸,并含解脂酶,入胃后,能增强酶的作用,促进肉食消化,有助于胆固醇转化。

5.白菜促进胃肠蠕动

含有大量的粗纤维,可促进胃肠道蠕动,帮助消化,防止大便干结。

消化不良食谱概述

1.主食及豆类的选择面条、馒头、花卷、面包、小米、玉米面等

2.肉、蛋、奶类的选择因选择蛋白质和钙质较少的,如少油腻的猪肝、鸭肉等,牛奶要少喝,因为它是性寒,对胃有刺激作用。

3.蔬菜的选择:可适当选择一些新鲜蔬菜,如茄子、冬瓜、番茄、胡萝卜等。

4.水果的选择:适当选择一些新鲜水果如苹果、香蕉、木瓜、柠檬等。

5.其他:可在饭前吃个4到6粒花生,且生吃最好,吃太多反而伤胃。

饮食禁忌

1.忌烟酒及辛辣刺激食物。

2.忌胀气不消化食物:干豆类、洋葱、土豆、薯类以及甜食应适当控制,以免影响胃的运化,而加重症状。 3.忌坚硬油腻食品:坚硬油腻食物更不宜消化,食后会加重病情,应忌食。

4.忌长期食用糯米:糯米含有多量的糊精,粘性较强,膨胀性小,不容易消化。消化不良者长期食用糯米,将会加重病情。

5.忌过烫过冷的食物过烫的食物及汤水,会刺激或烫伤胃黏膜;过冷的食物如冰淇淋、冰镇饮料、酒类、冰咖啡,以及刚从冰箱中取出的食物,食入后会导致胃黏膜血管收缩而缺血,不利于消化吸收。一日参考膳食早餐:小米、粳米、富强粉、萝卜丝等,如:二米粥、馒头、拌萝卜丝;午餐:猪蹄、雪豆、海米、冬瓜、大米等,如:米饭、雪豆炖猪蹄、烧冬瓜;加餐:苹果晚餐:富强粉、西红柿、黄瓜、鸡蛋、油菜等,如:番茄烩蛋面、素炒油菜

忌食哪些食物

A、忌摄入含蛋白质和钙质过多的食物

乳类、乳制品、瘦肉类、鱼、虾米皮、鸡蛋黄、咸鸡蛋、松花蛋、动物软骨、豆类、豆制品、海带、紫菜等都含大量蛋白质或钙质,若摄入过多,会使大便呈碱性,干燥而量少,难以排出,所以应减少食用。

B、忌烟酒及辛辣刺激食物

C、忌胀气不消化食物

干豆类、洋葱、土豆、薯以及甜食应适当控制,以免影响胃的运化,而加重症状。

D、忌坚硬油腻食品

坚硬油腻食物更不宜消化,食后会加重病情,应忌食。

E、忌长期食用糯米

糯米含有多量的糊精,粘性较强,膨胀性小,不容易消化。消化不良者长期食用糯米,将会加重病情。

F、玉米不应偏食

玉米蛋白中所含的氨基酸成分较其它粮食及豆类少,它缺少赖氨酸、色氨酸、苏氨酸等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玉米中所含的尼克酸属于结合性类型,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偏食玉米将会造成这些营养成分的缺乏,导致营养不良。

G、甘薯

消化不良脘腹胀满者不宜食用。《纲目拾遗》说:“中满者不宜多食,能壅气。”食后容易产气,发生胀肚,消化不良烷腹胀满者食用,能使病情加重。

H、冬瓜

脾胃虚寒者不宜食用。冬瓜性寒伤阳损胃,多食会导致脾胃虚寒更甚,消化功能减弱,产生食欲不振、腹胀、便溏或泄泻等症状。

I、豆腐干

老人病后及体弱者不宜食用。豆腐干为豆腐榨干水分制成的食品。《随息居饮食谱》说:“腐于坚者,甚难消化,小儿及老弱病后,皆不宜食。”食后容易导致消化不良的病变。

J、鸽肉

食积胃热者不应食用。食积胃热之病应消食化积,忌食味厚之品,本品味厚,食之碍胃滞脾,食后可加重病情。

K、不宜食用蟹、牡蛎、蚕蛹、蚌。

远离消化不良的5种方法

一、饮食及生活调理

饮食中避免油腻及刺激性食物,忌食生冷和酸性食物以及咖啡、巧克力、土豆、红薯等,戒烟少酒。避免暴饮暴食及睡前进食过量,最好是少食多餐。精神因素是造成消化不良的主要诱因,因此要特别注意保持愉快的心情和良好的心境。

二、按摩

1.推脾土,推三关。用左手扶住患者的手。右手用拇指蘸姜水,先推脾土(在拇指根部经大鱼际处到腕部横纹处),然后向上推三关(在前臂桡侧,从腕关节处到曲池穴),每次推的次数以皮肤发红为度,大约需推200次以上。两手交替进行。

2.推背部脊柱两侧。由上而下,从第七颈椎起,下达腰椎,或用捏脊法。

3.两手拇指分推两侧季肋部,再推脐旁两侧。还可用搓热的手掌揉脐部。

4.最后用指掐和拇指平推足三里穴。

三、敷贴

1.将伤湿止痛膏贴于两侧小腿“足三里”穴位,半天换一次,连贴两日。

2.取少量陈年山茶油与滑石粉调成糊状,在掌心搓热后敷于脐部及脐周。对婴幼儿腹胀的疗效尤佳。

四、食疗方

1.羊肉粥:新鲜精瘦羊肉250克,切小块先煮烂,再合粳米同煮粥,每日吃2次。该方能补中益气,温胃止痛,治脾胃虚弱而致的消化不良、腹部隐痛等。尤其适用于老年气虚亏损,阳气不足,恶寒怕冷,脘腹疼痛。

2.砂仁粥:先用粳米100克煮粥,砂仁5克研末放入粥中,再稍煮即可。本方具有暖脾胃、通滞气、散热止呕之效,适用于胃痛、胀满、呕吐等症。

3.佛手柑粥:佛手柑20克,煎汤去渣;粳米100克,加水适量,煮粥。粥成后加冰糖并入佛手汤稍煮即可。每日食2次。本方具有清香开胃,理气止痛之效,适用于老年胃弱、消化不良、嗳气、胃痛者。

4.茶叶米:当进食年糕等黏性食物后感到腹胀,可取茶叶一把、米一把,炒至焦黄,添水煮沸,将水分次服下。

5.鸡肫皮(鸡内金)若干,晒干,捣碎,研末过筛。饭前1小时服3克,每日2次。

6.大麦芽、六神曲、生山楂各20克,水煎。早晚各1次,空腹服。

五、常用药物

助消化药。此类药物大多数本身就是消化酶的主要成分,或能促进消化液的分泌,主要剂型有干酵母片、乳酶生片、胰酶片、多酶片等。于饭前服,口服时不可嚼碎。这些药物放置日久,其效力会下降,故宜用新制产品,并应置于冷暗处贮存,密闭防潮。不宜与抗生素或吸附剂合用,应间隔2-3小时。

治疗消化不良的8种食疗方

杏仁。

吃10粒去皮杏仁,或者在温牛奶中加一茶匙杏仁油饮用,可缓解消化不良。杏仁富含膳食纤维,还有助于防止便秘。

小苏打。

在温水中加入半茶匙小苏打和几滴柠檬汁,慢慢饮用。

薄荷茶。

薄荷茶是口感更好的缓解和预防消化不良的方法,每天可多喝几杯。

小茴香。

用小茴香泡水喝。

水果。

葡萄、橙子、木瓜和菠萝都是健康水果,有缓胃利消化的作用。

茴香籽。

每餐后吃一茶匙。将茴香籽嚼碎吞下,可帮助消化。

菊苣根、宽叶莴苣或菊莴苣。

都是传统的缓胃秘方。可用这些蔬菜加水煮10分钟熬水喝。

小儿消化不良应采取综合的治疗方法

(1)饮食疗法:由于饮食不当引起者应予调节饮食,严重者暂禁食8小时,然后给以稀释牛奶,3~5日后逐渐恢复到正常饮食。

(2)助消化药:1%盐酸胃蛋白酶合剂每次2.5~5毫升,每日3次l,或多酶片每次l~2片,每日3次;有腹胀者给予乳酶生每次0.3克,每天3次。

(3)收敛止泻药:用于反复腹泻或久泻者。鞣酸蛋白每次0.15~0.3克,每日3次;或次碳酸铋每次0.3~0.6克,每日3次;或复方樟脑酊每次0.03~0.06毫升/千克体重,每日2~3次。一般用药不超过3日。

(4)抗生素:一般不用,如有合并内源性感染,可选用庆大霉索,每日l万单位/千克体重,分3~4次日服o,或新霉素每日50~100毫克/千克体重,分3~4次日服。有菌群失调者,必须停用抗生素,并加服制霉菌素,每日5万单位/千克体重,分3次服;或克霉唑每日40~60毫克/千克体重,分3次服。

(5)支持疗法:如输血浆、白蛋白、氨基酸等,贫血严重者可少量多次输鲜血。

(6)治疗原发病:如因上感、肺炎、麻疹、水痘等所致,应给予积极治疗;如为中奶过敏或某些食物过敏,则应停用。

(7)针灸疗法:针灸取合谷、足三里、大肠俞等穴位,每日针灸一次,有一定疗效。

禁忌的食物

消化不良要少吃香蕉少喝咖啡少吃汉堡少吃巧克力少吃蔗糖,不宜使用的食物包括油腻食物(油炸物。汉堡。薯条),应尽量减少易产生气体的食物,如都累。番薯。芋头以及会改变肠蠕动的食物,如巧克力。甜品(蛋糕。饼干)粗纤维多的蔬菜(祖孙。芹菜),含皮。子。纤维多的水果(香蕉。龙眼。柠檬。凤梨)

治疗方式

1.患者空腹时上腹不适、上腹疼痛或发胀,进餐后减轻,很可能是反流性食管炎、消化性溃疡等酸相关性疾病

2.若患者在餐后出现上腹不适、疼痛、早饱和上腹胀等症状,均应注意有无饮食不当或进食过多,导致的消化系统负担过重。

对于以上情况建议选择抑酸剂治疗酸相关性疾病,选用促动力剂治疗胃动力障碍相关性消化不良。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热点TAG
新闻热搜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552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网站地图                  
国际 要闻 深度 亚太 北美 中东 拉美 中外关系 国际组织 海外看中国
评论 本网视点 国际时评 中国观察 财经评论 网友热议 影视书评 声音 漫画 外交讲坛
财经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 分析评论 股市基金 房产动态 经济数据 消费旅游 理财保险 资讯抢鲜报
博览 奇闻奇观 科学探索 历史揭秘 劲爆丑闻 名人轶事 精彩热图 幽默 本周推荐  
音画 环球瞭望 社会百态 娱乐时尚 图吧博客 论坛精选 军事天地 时事热点 图片专题  
军事 军事广角 即时消息 装备图集 中国国防 国际防务 军事评论 专栏    
  台海风情 台海热点 台湾旅游 台海局势 走进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