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鼻炎是鼻粘膜的急性炎症,常伴有急性鼻咽炎。后者是鼻咽部粘膜的急性炎症,是上呼吸道感染的一部分,俗称“伤风”或“感冒”。本病常发生于气候变化不定的季节,为病毒经飞沫传播所致。受凉、过度疲劳、营养不良、烟酒过度等各种能引起机休抵抗力下降的原因都可诱发本病。病毒入机体还可以使原来存在于鼻部和鼻咽部的细菌活跃、繁殖而引起细菌继发感染。
疾病概述
基本概述
急性鼻炎是机体因受凉、过劳、抵抗力降低,或鼻腔粘膜防御功能受 到破坏时,病毒侵入机体、生长繁殖而产生的鼻腔粘膜急性炎性疾病俗称“伤风”或“感冒”。其发病率高,有传染性,易引起急性鼻窦炎、中耳炎、肺炎等并发病。自然病程约7~10天。
疾病别名
急性鼻炎(acute rhinitis)系鼻腔粘膜的急性炎症,俗称“伤风”或“感冒”。主要由病毒引起,可继发细菌感染,有传染性。
疾病描述
急性鼻炎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鼻粘膜急性炎性疾病。俗称“伤风”或“感冒”。四季均可发病,但冬季更多见。
临床表现
1.初期有鼻内干燥、烧灼和痒感,继有打喷嚏,流大量清鼻涕,鼻塞,嗅觉减退。
2.全身症状有发热,咽干,四肢倦怠,全身不适。
3.鼻腔粘膜弥漫性红肿,流大量水样或粘液性分泌物(后期可为脓性分泌物)。
引发急性鼻炎五大因素
气候因素
季节交替时,骤冷或骤热容易使鼻腔来不及适应环境的变化,鼻粘膜收到温度的刺激,从而导致急性鼻症状的出现。
环境因素
长时间工作或生活在干燥,有害气体,粉尘的环境中,可能使鼻粘膜受到物理或者化学性的刺激而导致鼻炎症状的发生。
不良的生活习惯
拔鼻毛或挖鼻孔可能致使脆弱的鼻腔黏膜或者鼻腔皮肤破损而导致鼻炎,严重的可能损伤鼻中隔静脉血管网,而导致鼻出血。
用药不当
滴鼻净等药物含有可以致使鼻粘膜血管收缩的成分,会引起鼻粘膜慢性中毒的反映,如果长期用药不但不能治好鼻塞等问题,会导致药物性鼻炎。
附近器官病变
人体的耳鼻喉相互联系在一起。若其中的某个器官收到了疾病的侵扰,容易导致其余的两个器官出现并发症,影响健康。
病理学分类
(1)急性病毒性鼻炎:常为呼吸道病毒性疾病的一部分,可由各种呼吸道病毒引起,最常为鼻病毒,其次为冠状病毒、副流感病毒等。着凉、过劳、全身慢性疾病和鼻中隔偏曲等可致机体抵抗力降低或鼻粘膜防御功能削弱而导致病毒入侵、繁殖而发病。本病潜伏期约为1~3天。初期,鼻粘膜充血、水肿(鼻塞),浆液渗出(浆液性卡他)。继而,寄生于鼻粘膜的链球菌、葡萄球菌增生繁殖,常常使病毒性鼻炎转化为粘液化脓性炎,表现为脓性卡他。粘膜上皮纤毛粘结,部分上皮脱落,2~3天后上皮开始再生,约2周后经修复痊愈。未发育完善的婴幼儿由于抵抗力和免疫力低下,有时可伴发鼻窦炎、中耳炎、肺炎、急性心肌炎等,产生严重后果。
(2)过敏性鼻炎:属于Ⅰ型变态反应性疾病,最常见的变应原为吸入的花粉及草类、谷物和某些树木的粉尘、室内尘螨、动物的毛屑等;也可由碘、油漆、药品、某些食物和化妆品引起。镜下可见鼻粘膜上皮层内杯状细胞增多、纤毛受损,基膜增厚,间质水肿,肥大细胞增多,并有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
并发症
急性鼻炎是一种鼻粘膜急性炎症。当人体由于各种原因而致抵抗力降低或鼻粘膜功能受损时,病毒便侵入人体,并生长繁殖,以至发病。同时,原存于鼻部和咽喉部的病菌也会乘机繁殖、活跃,形成继发感染。如果这时未能得到及时和较好的治疗,感染将继续蔓延而引起鼻窦炎、中耳炎、咽炎、喉炎、气管炎、肺炎,并可引起风湿热、病毒性心肌炎、急性肾小球肾炎等并发病。 所以在治疗急性鼻炎的同时,应十分注意是否有并发病的出现。凡表现高热不退、咽痛、咳嗽、胸闷、心慌、心律不齐、关节疼痛、腰痛、尿频,或眼睑浮肿等,均应作进一步的全面检查,尽早确诊并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以免延误治疗。
症状体征
初期
(前驱期):约1~2天多表现为一般性的全身酸困,鼻及鼻咽部发干灼热,鼻粘膜充血干燥。诊断和鉴别急性鼻炎应与某些传染病的前躯症状,如流感麻疹、猩约热、流行性出血热 等鉴别因这些病的开始,常先有急性鼻炎的症状出现,有“急性传染性鼻炎”之称应予以注意。亦须与过敏性鼻炎作鉴别。在急性鼻炎时切忌用力擤鼻,以免炎症扩展引起中耳炎或鼻窦炎。
急性期
(湿期):约2-7天渐有鼻塞,鼻分泌物增多,喷嚏和鼻腔发痒说话呈闭塞性鼻音,嗅觉减退。鼻粘膜明显充血肿胀鼻腔内充满粘液性或粘脓性分泌物,可转为脓样。全身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头胀、头痛等。
末期
(恢复期):鼻塞逐渐减轻脓涕也减少,若不发生并发症,则数日后可自愈并发症炎症亦可向下蔓延,发生咽喉、气管和肺的炎症。
潜伏期1-3天起病时鼻内有灼热感及痒感,打喷嚏,随即出现鼻塞并逐渐加重,鼻涕增多,伴嗅觉减退及闭塞性鼻音。全身症状轻重不一,大多有全身不适,倦怠,低热,头痛等。小儿全身症状较成人重,多有发热,甚至高热,惊厥。常出现消化道症状,如呕吐、腹泻等。合并腺样体肥大时,鼻塞甚重,妨碍吮奶。局部检查 两侧鼻腔粘膜充血、肿胀,总鼻道或鼻底有较多分泌物,早期为清水样,以后逐渐变为粘液性、粘脓性, 继发细菌感染时为脓性。若无并发症,症状逐渐减轻乃至消失,全病程约历7-10天。但纤毛输送功能在8周左右方能完全恢复。并发症 由于感染的直接蔓延,或不恰当的处理(如咽鼓管吹张、用力擤鼻等)。
感染向邻近器官扩散,产生各种并发症:
(1)经鼻窦开口向鼻窦蔓延,引起急性化脓性鼻窦炎,其中上颌窦炎及筛窦炎多见。
(2)经咽鼓管并发急性中耳炎。
(3)感染向下扩散,并发急性咽炎、喉炎、气管炎及支气管炎,小儿及老人抵抗力低下,可并发肺炎。
常规检查
1、两侧鼻孔是否有破损、结痂、肿瘤或存在其他异物的现象。 2、检查鼻中隔,检查鼻中隔是否出现糜烂或严重鼻中隔完全畸形的现象。
3、观察鼻腔内鼻粘膜是否充血、肿胀或鼻甲肥厚,鼻甲是否充血、肥大增生或鼻息肉者。
4、鼻腔内是否出现分泌物或分泌物的颜色、性质等部位的病变。
5、鼻后孔、鼻咽镜、鼻分泌物的检查,进行做X线或CT的检查。
疾病病因
常见的致病病毒为鼻病毒、腺病毒、流感和副流感病毒以及冠状病毒等。当机体由于各种诱因而抵抗力下降,鼻粘膜的防御功能遭到破坏,如血管痉挛,组织缺氧,纤毛运动功能障碍,SlgA减少等,病毒通过呼吸道传染侵入机体,或原来潜藏于上呼吸道的病毒生长繁殖,毒力增强而致病。在病毒感染的基础上还可合并细菌和的继发感染。
常见的诱因为:
(1)全身因素:受凉,过劳,烟酒过度,维生素缺乏,内分泌失调以及全身的慢性疾病等。
(2)局部因素:鼻中隔偏曲,慢性鼻炎等鼻腔慢性疾病,邻近的感染病灶如慢性化脓性鼻窦炎、慢性扁桃体炎等,均有利于病原体在局部生长繁殖。
病理生理
早期血管痉挛,泉体分泌减少,继之血管和淋巴管扩张,粘膜充血、水种,腺体及杯状细胞分泌增加,单核细胞和吞噬细胞浸润,纤毛及上皮细胞坏死脱落,细菌继发感染时中性粒细胞增多。
诊断依据
1.发病前可能有接触急性鼻炎患者、受凉、过度疲劳等病史。
2.自觉咽干、四肢倦怠、头胀痛、发热及全身不适。
3.鼻内干燥、烧灼和发痒感。打喷嚏,流大量清涕,鼻塞,嗅觉减退。
4.鼻粘膜弥漫充血肿胀,有大量水样或粘液样分泌物(后期可为脓性)。
5.应与麻疹、流感、猩红热,过敏性鼻炎等鉴别。
治疗原则
1.卧床休息,注意保暖,大量饮水。
2.对症治疗。
3.抗病毒治疗。
4.抗生素治疗。
5.洗鼻法治疗。
治疗方案
以支持和对症治疗为主,同时注意预防并发症。
1、全身治疗 多饮水,饮食清淡,通大便。症状较重者宜卧床休息。
(1)早期用发汗疗法可减轻症状,缩短病程。如①生姜、红糖、葱白煎水热服。②解热镇痛药:复方阿司匹林1片,3次/日,或阿司匹林0.3-0,5g,3次/日,亦可用康泰克1粒,2次/日。
(2)中成药:速效感冒胶囊1-2粒,3次/日或感冒清1-2粒,3次/日,亦可用银翘片等。
(3)合并细菌感染或有可疑并发症时,全身应用抗菌药物治疗。
(4)可以使用中药李氏药贴等外用穴位贴敷贴剂.
2、局部治疗
(1)血管收缩剂滴鼻,可使粘膜消肿而减轻鼻塞,改善引 流,如1%(小儿用0.5%)麻黄素生理盐水。滴鼻法:①仰卧法:仰卧,肩下垫枕;或仰卧,头后仰并悬垂于床缘外,前鼻孔朝上。②坐位法:坐位,背靠椅背,头尽量后仰。③侧卧法:向病侧侧卧,头下垂(此法适用于单侧鼻窦炎或高血压病人)。体位取定后,经前鼻孔向鼻腔滴药,每侧3-5滴。
(2)针刺迎香、鼻通穴,或作前述穴位按摩,可减轻鼻塞。此外,应提倡正确的擤鼻法:紧压一侧鼻翼,轻轻擤出对侧鼻腔的鼻涕;或将鼻涕吸入咽部再吐出。
(3)洗鼻法:以4.5克无碘盐兑500毫升温水,灌入洗鼻壶中冲洗鼻腔。
中药疗法:
中草药是中医学用以治病和保健的主要手段,对中华民族的健康和繁衍,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中药资源可达一万二干八百多种,各地使用的中药已达五千种左右,把各种药材相配伍而形成的方剂,更是数不胜数。在上下几千年,纵横近万里的亿万人民中,无数人次的口尝身受,以观察和利用这些药物,其实践基础和历史底蕴,都是举世无双的,所积累的用药经验,是值得珍视和发掘的。
中药治疗急性鼻炎:常用中药鼻正清胶囊、中草药配方:苍耳子30克、柴胡20克、薄荷35克、蔓荆子40克、川芎30克、枳壳 25克、龙骨粉10克,手工工序,精心选药、晾晒、研磨,内服,一日三次,不仅对急性鼻炎有效果,对其他鼻炎效果均佳。
用药原则
1.早期用抗感冒药、抗组胺囊药、解热镇痛药改善局部及全身症状,同时辅以应用中药清热解毒、抗病毒制剂,如君泰口服液或银翘解毒丸等。 2.后期继发细菌感染者应用“A”项中抗生素治疗。 3.局部应用血管收缩剂,如1%麻黄素滴鼻,以改善鼻腔通气及引流。
辅助检查
1.症状典型者检查专案以检查框限“A”为主。 2.全身症状较重,需与传染性疾病初发症状或特异性感染相鉴别者,检查专案可包括检查框限“A”及“B”。
疗效评价
1.治愈:鼻呼吸通畅,不流鼻涕,鼻粘膜红肿消退,无并发症。 2.好转:症状减轻,鼻塞改善,鼻涕减少。 3.未愈:症状无改善,出现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