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文
财富全球官方网站 中国日报网站 主办
 
主页 联系我们 链接财富网站
新闻
特别报道
人物聚焦
网上直播
图片
会议
·主题与简介
·日程安排
·演讲者
·会议地点
·体育圆桌会议
·文化圆桌会议
·参会名单
 
  关注印度
 
跨越制造业的印度,我们需要理解它的其貌不扬
[2005-04-18 14:20]
 

    财富论坛官方网站消息:世界已经清楚地感受到,印度崛起的步伐铿锵有力。作为一个拥有世界第四大军队和仅次于美国的高科技人才资源的世界第二人口大国,印度正在创造人类历史的神话。印度政府在“十五计划”中,将2002年~2007年的经济增长率定为8%。这一令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叹为观止的增长目标,对印度来说并非高不可攀。过去两年,印度的增长率为8.1%和8.2%,在世界范围内,名列第二,仅逊色于中国。值得说明的是,印度的数据是非常准确的,因为印度的统计质量被公认为是世界一流的。

  然而,人们似乎还很难找到足够的理由说服自己改变对印度的印象。去过印度的人仍然惊讶于其基础设施的落后以及城市外观的破旧。据说,在印度旅行并不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旅店昂贵、服务费高昂,大街上随处可见懒散闲逛的年轻人。

  不过,对于现代经济来说,眼见也未必为真。在印度学者眼里,中印两国经济完全可以用传统和现代来区分。虽然,这看起来似乎有些武断甚至含有褒贬色彩,但很难全盘否定其合理性。现在,印度经济学家习惯把自己的经济与“信息经济”或者“知识经济”连在一起,这似乎并不为过。来自摩根斯坦利的数据显示,2003年服务业占印度GDP比重达50.8%,占GDP累计增长的62%,而有形的制造业一直停滞在27%左右。的确,以软件、咨询业闻名于世的印度很难给一般人留下视觉上的冲击。

  而中国的现代化走的是工业化、城市化的老路。2003年中国服务业占GDP比重仅为33.1%,十年间上升不到两个百分点,而制造业比重在50%的高位仍在攀升。

  印度之所以偏离发展的“标准”模式,似乎可以从以下几点理解:首先,印度到1991年才真正对外开放,此时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初露端倪。其次,印度精英教育为印度培养了大量的科技人才。再次,印度的基础设施对发展工业起了阻碍作用。最后,“绿色革命”发展在印度,并且印度可耕地面积世界第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不如中国紧迫。

  这样,印度跨越了制造业,把经济直接建立在服务业之上。

  印度政府总理的特别顾问曾将印度模式归结为三个特点:首先,更少地依赖物质资本。吸收外资方面,中国是印度的10倍;中国的国民储蓄率也大大高于印度。其次,印度具有优良的制度基础设施,对合约和法律的执行非常有效。最后,本土的企业家精神十分活跃。

  其中,良好的制度基础设施对印度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印度高效运作的金融体系就是良好制度环境的最重要的收获之一。金融自由化是印度10年前的市场化改革的起点。而中国的金融改革一直举步维艰,远远地落在了工业化的后面。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缺乏相应的制度环境。毕竟,金融的本质就是信用,信用来自法律及其执行、合约和诚信,这些东西在中国既缺少传统,又没有经验。结果,在亚洲的证券市场上的上市公司中,只有印度公司的资产回报率名列前茅,印度股指去年累计上升了64.19%。

  在这一点上,要赶上印度,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来源:中国经营报/傅勇)

 
新闻自写短信 (0.2元/条)
  短信内容
中文最多55个字,英文125个字符。 还可输入
 
  对方手机 [最多2个] (半角逗号分隔)  
  手    机   密    码      
 
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承建。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