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 新闻

大师与小学 ——《<说文解字>同源字新证》出版暨 “数字化《说文解字》” 平台上线联合发布会在京举行

(中国日报网) 更新: 2019-08-30 15:44

今年是民主革命家、思想家、国学大师章太炎(炳麟)先生诞辰150周年,为纪念其在“小学”研究上的贡献,作为国内章(太炎)黄(侃)学术研究的重镇,北京师范大学举行“章黄之学与《说文解字》系列活动:召开学术研讨会,发布《<说文解字>同源字新证》新书及“数字化《说文解字》”研究与应用平台。

大师与小学 ——《<说文解字>同源字新证》出版暨 “数字化《说文解字》” 平台上线联合发布会在京举行
发布会现场

《<说文解字>同源字新证》是章黄之学代表、北京师范大学已故教授陆宗达先生的手稿、由学苑出版社影印出版。陆宗达先生是章黄“小学”,特别是《说文》学在20世纪最重要的继承人。他秉承章太炎先生《文始》的学术思想精华,参考黄侃先生的《说文同文》和《字通》,撰写了这部继承章黄之学、发展中国传统语言文字学的重要论著,对于推进当代训诂学和词源学的理论化和科学化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中所包含的丰富的第一手材料,既是章黄学人研究汉语词源学独特的理论方法的实证,也是后代学人研究《说文》学和汉语词源学的导引。

“数字化《说文解字》研究与应用平台” 由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王宁先生主持研发,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数字化《说文》学及其研究平台构建”的标志性研究成果,也是继“汉字全息资源应用系统”推向社会后,北师大汉字研究与现代应用实验室推出的另一力作。

“汉字全息资源应用系统”(https://qxk.bnu.edu.cn)自年初上线以来,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认可。日前汉字实验室对该系统进行数据扩容、版面整合与优化、功能增加,并同步推出移动端(手机版)访问,现已上线运行;该系统更加关注基础教育与基础研究,以通用规范汉字表为指导,根据用户的需求选择不同的字符集,用形、音、义、用、码统领各种属性,并提供属性系联等满足学术研究之用的功能。今天新发布数字化《说文解字》系统,是对“汉字全息资源应用系统”的进一步深化和拓展,该平台提供有关《说文解字》研究与应用的丰富信息,可与“汉字全息资源应用系统”关联检索,在汉字研究、汉字规范、汉字教学等多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社会应用价值,同时也可以满足汉字爱好者更高的知识追求。

早在1993年,北师大中文系就成立了汉字与中文信息处理研究所,开启了传统语言文字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新模式。1995年,该所开发了国内首个“《说文》小篆字库与输入法”,开创性地解决了《说文》小篆字体的计算机输入与输出问题。其后20余年,王宁教授的团队坚持致力于数字化的《说文》学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成果。如1999年开发的“基于超文本环境的《说文解字》教学研究系统”,2004年开发的“《说文解字》音义系联系统”,2010年开发的“《说文》数字化研究平台”。

2012年,王宁教授作为首席专家投标的“数字化《说文》学及其研究平台构建”获立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该项目的核心目标就是开发一个面向互联网的“数字化《说文解字》研究与应用平台”。与单纯提供文本检索的数字化资源不同,这个平台不仅将历代《说文》学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纳入其中;还利用专家标注的方式完善了《说文解字》形、音、义、训、体例的知识库;更将章黄研究《说文》的科学方法融入其中,提供对《说文》小篆形音义研究的“系联”工具;从而有助于更为深入、全面地发掘《说文》内在的规律、系统与潜理论,在继承与综合的基础上推进《说文》学的科学发展。

章黄学派之所以能够在20-21世纪不断传衍,首先是由于学派的开创者章太炎先生立足自主创新、建立民族文化自信的先进思想;同时也由于他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那就是“师古而不复古,坚守而不保守”。无论是陆宗达先生所著的《<说文解字>同源字新证》,还是王宁教授团队所研发的“数字化《说文解字》研究与应用平台”,都展现出融贯古今、人文与科学并重的学术格局。

视频

北语世界文化节

大学排名

联系我们

...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cdoffice@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