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 新闻

第七届文化创新国际论坛在京召开

(中国日报网) 更新: 2019-06-03 17:49

6月2日,以“新时代·新格局·新赋能——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发展趋势与需求”为主题的第七届文化创新国际论坛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海内外著名城市发展领域相关专家学者齐聚论坛,深入探讨新时代北京在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发展路径及趋势,全方位、多角度讨论首都历史文化资源创新转化的更多可能性。

据了解,本次论坛由北京师范大学主办,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首都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播工程研究院承办,得到了首都高端智库理事会及北京师范大学校友会的全程支持。北京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赵卫东,北京市社科联党组书记、社科规划办主任张淼,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郝芳华出席论坛并发表致辞。论坛开幕式由首都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播工程研究院院长于丹教授主持。

首都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播工程研究院院长于丹教授在论坛现场发布科研团队最新研究成果——《全国文化中心核心指标体系建构报告》。

第七届文化创新国际论坛在京召开
于丹教授发布《全国文化中心核心指标体系建构报告》

于丹教授以“文化”二字破题,思考如何激活多元城市文基因,在传承、创造、发展的动态指标体系构建中,完成文明呈现与价值实践。在此基础上,课题组遴选出四项核心指标,分别为文化资源力、文化创新力、文化传播力、文化涵育力,下设多个二级指标。

该体系建构的逻辑指导思想为“对标与达标”,即在文化中心发展目标上以伦敦、纽约、巴黎等世界文化中心为对标城市,以大量详实、权威的数据对比北京在各个指标上已有的成绩和待提升的空间,在此基础上为北京如何接近或达到领先城市的标准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指标体系摒弃传统的简单数据比较或者概念叠加的数据主义倾向,意在通过客观呈现世界文化中心城市的现有标准,在比较中找到自身不足,从而建构更符合中国自身情况的评估体系,实现对城市气质的有效辨认。

课题组在吸取国内外相关文化发展评估指标的基础上,以国际文化中心城市为对标,尝试建立全国文化中心核心指标体系。该体系以首都定位与人本理念为核心,探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之源。同时以数理逻辑与价值判断为抓手,发现城市发展要素的相互作用力。

主旨演讲聚焦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发展的趋势与需求

国际文化界知名专家学者围绕“首都节事活动与国际影响力提升” “国际化文化大都市发展比较及对北京的启示”、“北京建设全球中心城市的发展路径”、“全国文化中心的北京历程与国家公共文化的首都担当”、“北京城市中轴线与文化新空间”、“首都历史文化资源的创新激活”等问题展开主旨演讲。

澳大利亚科廷大学中国媒体与文化研究教授迈科·金、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院长李国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区文化产业研究顾问、香港恒生大学教授许焯权从全球定位为北京市的文化建设提出了有益的参考。迈科·金从国际文化大都市的发展实践入手,提出比较研究在城市文化研究当中的重要作用。他认为,北京具有非常深厚的文化传统和丰厚的文化力量,在保持文化力量和文化创新的方面,北京可以向其他世界文明城市借鉴一些经验。

李国平认为,北京的发展只有在京津冀大的战略前提下形成新的发展、强调多中心网络化的发展,才能一步步接近“2050年变成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城市”这一目标。

许焯权通过使用中国大陆与香港地区以及部分“一带一路”国家在文化贸易方面的数据,分析了世界和中国文化贸易呈现出11个趋势。他认为,基于文化贸易当前发展趋势,中国应当从保持内地文化贸易出口和香港地区文化贸易进口的领先地位、提升进出口贸易份额、扩大文化贸易在全部贸易中的比重等五个方面提出建议。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区文化产业研究顾问、香港恒生大学教授许焯权

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首席专家刘士林,北京社会科学院文化所所长、研究员李建盛从北京自身文化特色入手,为北京市文化发展提出建议。刘士林认为,建设全国文化中心,必须要从开展深入的基础理论研究、开展全国文化中心的战略框架研究、做好全国文化中心城市规划三方面入手。

李建盛认为,北京城市中轴线是北京城市历史建设和发展中最突出的成就,在北京城市历史进程中,他逐渐塑造出深厚的文化内涵和魅力的城市空间。北京中轴线南北中轴的延伸,是一种城市的拓展,是城市功能的集中表达,以及文化空间的历史叙事。

圆桌论坛共同探讨北京历史文化资源创新激活

在对话环节,于丹教授与政产学研嘉宾一起,分组探讨了“首都历史文化资源的创新激活”“首都文化空间新拓展”两个重要议题,从历史文化资源盘活利用、世界遗产公园文化价值创新、老字号品牌传承与时代创新、历史文化资源跨界融合等角度,进行了多层面地剖析与探讨。

论坛吸引了众多对北京文化发展感兴趣的各界观众,围绕论坛主题,多位观众踊跃参与互动环节。

视频

北语世界文化节

大学排名

联系我们

...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cdoffice@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