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进行中的全国两会,很多时候被认为是海外媒体观察中国民主政治的重要窗口。然而,来自世界各国的上千名记者来华报道中国两会,用其独特视角和方式捕捉大会之美,向世界展示着创新中国,同样也打开了我们反观世界的独特视窗。
KFC,许多人屡见不鲜、耳熟能详。但在当下外媒记者眼里,它并非肯德基,而是形容中国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一个词汇:Kaobei From China。这是对前些年欧美国家屡以C2C(Copy To China)攻击中国的莫大讽刺。在外媒看来,中国互联网已然领跑世界,成为全球互联网科技创新的风向标。
面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外媒记者有着无以替代的优势。中国两会上丰富而鲜活的原创故事素材,对其引导世人客观、公正地审视中国功不可没。不久前,当美国再度以白皮书形式对中国人权状况指手画脚时,荷兰乌特勒支大学法学教授汤姆•兹瓦特先生撰文指出,中国巨大脱贫成就“是历史上最伟大的人权成就之一”,而“正在召开的中国两会,是一个展示中国在人权领域取得巨大成就的良机,值得全世界仔细聆听”。
每年两会都让海外媒体不约而同进入了中国时间。世界各国媒体记者聚焦于此,源于中国魅力,最为突出的魅力在于创新。创新在年年两会上从不缺席,从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改革是最大的红利”(2014)、“学习型社会”(2015)、“互联网+政务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6)、“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民生是为政之要”“蓝天保卫战”(2017)等内容创新,到两会新闻发布形式变化,可以说创新无处不在,年年成为两会重要关键词,怎能不让人心动?
创新永远在路上,“部长通道”为外媒创造了一个客观视角。记者从10年前在这条不过百米通道上“混战”抢新闻,到4年前“拦部姐”成为新闻,再到今年大会安排现场主持人搭台提供采访便利,更好地促进信息真实、准确、全面、客观、公正地流动,“部长通道”让媒体记者切实感受到中国新闻舆论工作创新活力。“部长通道”今年首次面向海内外媒体记者开放,监察部部长杨晓渡面对“十九大以前反腐力度是否会有所减弱”、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回应江西井冈山在全国率先实现脱贫而引发记者“数字脱贫”质疑等,个个做到“采访部长不用拦,答疑释惑不避难”,达到了“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的效果,赢得了海外媒体点赞。同时,媒体记者的专业报道也给世界以信心。“越来越多的人相信,中国的崛起会促进世界的转型。”英国剑桥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高级研究员马丁•雅克先生表示。
这就是真实的中国。世界看到了,我们更自信!
(作者:喻春龙 江西财经大学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