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第九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开幕期重要活动之一,中国-东盟轨道交通教育培训高峰论坛暨成果展开幕式于8月1日下午在贵阳举行。同时,中国—东盟轨道交通教育培训联盟正式揭牌成立,联盟由中国、东盟国家学校和中国轨道交通企业等加入,旨在为中国和东盟地区轨道交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搭建平台。
北京交通大学党委书记曹国永在开幕式上作了题为《突出办学特色,服务“一带一路”》的主题发言。他指出,本次论坛以“轨道交通发展及应用型人才联合培养”为主题,展示中国轨道交通行业院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成果,并通过主旨报告、交流发言、交通类应用型人才培养合作洽谈等多种形式聚焦轨道交通发展及应用型人才联合培养,搭建中国与东盟轨道交通行业高等教育和培训平台,为共建“一带一路”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针对进一步扩大与东盟国家高校的合作,曹国永提出三点倡议:一是建立高校教育联盟,推进校校和校企合作;二是建立人才培养基本标准,推进学分互通;三是建立专项基金,推进人文交流。
北京交通大学副校长陈峰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本次论坛及成果展通过搭建中国与东盟国家轨道交通院校及行业企业交流平台,旨在帮助中外院校建立双(多)边校际合作关系,加强专业建设,促进双向留学等。
据介绍,联盟内高校成员将建立轨道交通专业学历教育“立交桥”,学分互认、学历互认,实现联盟内高校跨区域人才培养的无缝对接;联盟内中方高校将利用各种渠道奖学金,招收东盟国家高校的轨道交通类留学生;联盟内成员将致力于探索“校—企—校”教育合作模式;联盟内企业成员将根据在东盟所承接的轨道交通项目建设情况,明确提出人才招聘和培训需求,择优录用联合培养的当地“本土化”轨道交通应用技术人才。
据了解,参加论坛的学校涵盖了中国轨道交通行业的本科学校及职业技术院校。针对东盟地区轨道交通人才培养需求,两类学校进行留学生的联合培养,使学生在中国学习期间,可以系统地接受各个层次的教育培训。
此次论坛由北京交通大学和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轨道交通专业委员会主办,贵阳职业技术学院承办。来自中国教育部、国家铁路局、东盟国家政府领导,中国、东盟国家高校领导、知名专家学者参加本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