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教育部网站消息,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近日发布《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报告》,报告指出,中国高等教育“硬件”建设数量上井喷式增长,部分985大学硬件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据介绍,新世纪以来,中国高等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2015年在校生规模达3700万人,位居世界第一。中国高等教育的真实面貌也可以从“五个度”中展现出来。
一看社会需求的适应度:人才数量充足、类型多样。
中国高等教育“体量”世界最大,极大满足了人民群众“上大学”的强烈愿望,人才培养为各行各业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支撑。新世纪以来,中国高等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2015年在校生规模达3700万人,位居世界第一;各类高校2852所,位居世界第二;毛入学率40%,高于全球平均水平。高等教育发展与国民经济发展基本同步,并适度超前。2000年以来,为适应地方经济发展,中国主动调整高等教育布局结构,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步调保持协调。新建院校助推中国高等教育大转型,占据“半壁江山”,与产业结构对接更加紧密。
二看培养目标的达成度:质量的“软实力”显著增强,特色发展势头强劲。
按照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四种类型”(即: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现在扭转了以往“千校一面”的状况,高等学校正在朝着各安其位、各显其能、特色发展,争创一流的方向发展。
一些重点建设高校和科技创新成果的影响力大幅提升,全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85%以上的科研成果集中在高校,在国家自然科学“三大奖项”中高校获奖数量占据三分之二以上,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祝中的地位日益凸显,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有了较大提高,对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贡献度显著提升。新建本科院校对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也更加切合实际。2009年之前,新建院校自觉面向地方、行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比例不足80%;2009年之后,100%的新建院校的办学定位是地方性应用型。
围绕“怎么去培养人”,校企合作、行业协作的一套“组合拳”取得明显进展,校内外联合培养和协同育人初见成效。
三看办学资源支撑度:质量的“硬指标”高速增长,部分985大学硬件达到世界一流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