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末,杭州市余杭区酝酿启动未来科技城、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乔司国际商贸城、临平新城、杭州北部新城、仁和先进制造业基地“五城一基地”建设。一年半后的今天,“五城一基地”的建设在余杭区已经进入“共识+共建”的合力阶段。
余杭区与杭州主城区的接轨,不是单向的,而是一种双向的融合。同时,“五城一基地”重点聚集区块的建设,托载余杭区从接轨主城进入全面融合发展的新局面,也使得杭州成为有别于其他大城市发展模式的新案例。
全面的融合,不仅仅是指公共服务、开发就业、发挥人口聚集功能,更深层次来说,是一种城市气质的交融。“五城一基地”六大产业平台的孕育成熟,大幅度承接了额主城区功能,成为引领经济转型升级的高低。
从8月24起,中国最大的电子商务集团阿里巴巴把集团总部以及下属的一淘网、聚划算、阿里云等公司的1.2万名员工陆续搬到未来科技城西溪园区。这个被称为“淘宝城”的电商航母,不仅是一座功能齐全的小城,并将迅速带动整个未来科技城区块的配套设施建设。在平台建设中,余杭按照“产业融合”的思路,坚持基础配套与产业发展并重,空间拓展与招商引资并举,主体功能加快塑造,城市空间快速打开。
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立足国家级,紧盯千亿产业,致力打造高新企业成,先后引进诺华、赛诺菲、礼来三家世界医药巨头,以及日立、欧文斯科宁、诺贝尔陶瓷等一大批或内外知名企业聚集发展。
目前,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已经形成了以健康产业、绿色产业、装备制造业业、通信电子业、纺织服装业为主的产业发展格局。今年以来,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增国家级研发中心1家、升级研发技术中心1家、申报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2家、申报高新技术研发项目24个、申报专利162项。
今年3月,余杭区政府出台了《支持科技型小伟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全面实施科技创新“523”计划,即余杭区政府每年安排2亿元专项资金。到2015年,在环主城周边带建设科技创新园50个,总建筑面积达200万平方米以上,引进可进行中小微企业3000家。
杭州市委常委、余杭区委书记徐立毅说:“我们要通过三年多的努力再造一个‘创新余杭’。”结合工业园区提升改造,以资源环境倒逼机制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和低能小散企业,实现“腾笼换鸟”和“机器换人”,把传统的制造空间转变成集约高效的创新空间,促进产业升级、优化经济结构。
作为余杭区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交集,“五城一基地”巧妙解答了“城乡发展与转型发展”、“自身发展和承接发展”、“单极发展与协同发展”等诸多现实命题,既是余杭把握新形势、激发新动力、实现新突破的推手,也是夯筑未来大杭州产业与经济版图最鲜活的动力因子。
(记者:周依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