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杭州海关今天(15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省外贸总体保持平稳态势,实现进出口总值1593.9亿美元,扣除汇率因素同比增长6.5%。但不论是欧洲市场的持续疲软、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下跌,还是人民币频频升值导致的盈利水平降低、中小型外贸企业数量的大幅减少,都在时刻提醒着我们:外需全球性风险依然居高不下,下半年的外贸形势依然复杂严峻。
国际市场“乍暖还寒”
许利标经营的临海市嘉峰工艺厂,做外贸出口已经十多年了,其主推的多功能地毯、地垫系列产品,属于非必需日用品。“过去经济形势好的时候,老外更换频率非常快,我们产品的销路一直很好。但现在,我们出厂价已经降到最低了,依然卖不动。前阵子,美国的一位客户叫公司打样打了30多种,最后一种都没要。”许利标固执地告诉记者,判断一个地方的市场回暖不能只看表面数据,“如果其消费非必需日用品的能力增强了,才能说明它真的回暖了。”
卖拖把、毛巾等日用必需品的宁波镇海科灵思日用品有限公司同样没有感觉到欧洲市场的回暖。“我们这两年的欧洲客户骤降,他们不但压低价格,交易量也越来越少。”在该公司业务员王天星的记忆中,以前发往欧洲的报价单成交率约为三成,但现在这个比例已经降至5%,“20个报价,能成一两个已经不错了。”
虽然并不完全同意许利标的说法,但浙江省商务研究院院长张汉东也认为眼下外需市场至少处于一个“乍暖还寒”的不稳定状态,“总体上看,我们的出口上半年增长率达到11%,但每个月单月数据的大幅度波动,却很清楚地告诉我们,我们面对的外需市场是不稳定的。”张汉东进一步解释,去年以来中国外贸出口向好很大程度来自于美国经济的拉动,但是这种贡献能持续多久有赖于美国经济增长动力。而在欧元区这个巨大的经济体内,消费者信心指数终值今年以来始终在-23.5%左右徘徊,“大家还是要做好过紧日子的准备。”
盈利能力不容乐观
浙江博尼控股集团在为自己制定的未来五年计划中,将摆脱对出口的依赖看作最为关键的一环。博尼行政副总裁李占海告诉记者,他们的目标是2017年不再做外贸。但事实上,作为诸多国际大牌的代加工商,博尼控股根本不缺订单。“为何要放弃这些年的苦心经营?肯定是赚不到钱啊。”李占海说。
原材料上涨、用工成本上涨、人民币的不断升值……一系列看得到的成本上涨,如锋利的刀片,不断地削减着“浙江制造”的利润空间。浙江春风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向阳告诉记者,虽然上半年公司的出口总额同比上涨了30%,但就汇率一块,就令公司损失了至少1000万人民币,“那可都是硬邦邦的净利润啊!”
“更讨厌的是,我们根本不敢涨价!”浙江信阳实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明辉抱怨。作为国内做农场车、沙滩车排名前五的专业企业,一款刚刚通过美国EPA检测的农场用车是信阳最有竞争力的产品之一。但为了和国外一些知名企业抢占欧美市场,该公司考虑再三后决定暂时不对新产品提价。“利润不跟着订单涨,订单就是‘鸡肋’。”
即便在新兴市场,“浙江制造”的盈利能力同样阻力重重。“我们每天都能收到很多地方的报价单,我们选择的余地非常大。”来自巴西采购商联盟的托马斯·马沙杜是个资深的采购专家。他向记者透露,除了向中国采购外,他们也开始逐渐接触越南、缅甸等地的供应商,“他们的劳动力成本很低,价格也相当不错。只是因为还不熟悉,所以,我们现在依然更青睐于中国的合作伙伴。”
外贸洗牌还会加速
来自杭州海关的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浙江已经有2000家中小型外贸企业外贸业绩为“零”。“所有的迹象都表明,接下来外贸行业洗牌的速度还会加速。”张汉东认为,未来订单的流向将愈发清晰地呈现出“几家欢乐几家愁”的格局:企业自主品牌以及创新研发产品优势日益凸显,仅靠低价求胜的同质化产品竞争愈发惨烈。
“说来说去,还是要转型升级。要么你就放弃这个市场。”浙江加西贝拉压缩机有限公司总经理朱金松向记者透露,今年加西贝拉准备投入5个亿研发新技术,提高产品附加值,同时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欧美经济不景气,当地客户对价格也变得敏感,既然做品牌,我们就不可能一遇上变动就涨价。所以,失去的利润只能靠转型升级来弥补。”朱金松说。
“谁都知道要创新、要转型,但其中滋味只有我们身在其中的人才知道。”浙江新华和通用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施和平说。新华和是一家以生产各种汽油(柴油)发电机、叉车为主要产品的企业,去年产值超过3个亿。面对国内外众多同行的竞争,公司从2010年开始着手一款“智能叉车”的研发。施和平告诉记者,虽然公司已为了这个研发项目耗费过千万,且产品依然处于测试阶段,但他很清楚地知道,只有熬过这个阶段,公司才能在下一阶段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它可以为用户节省50%的搬运成本,国内市场至今还未有同类产品出现。这是一个痛并快乐的过程。”
实习生 杨白雪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