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逼中小企业转型
5月底,浙江省工商联推出一份关于浙江工业小企业发展状况的调查报告。这份耗时2个月的调研报告结论是:如果经济政策持续收紧,省内支撑这一民营经济大省半壁江山的工业小企业将陷入继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的又一轮发展困境。一些持积极观点的人士则认为,这将倒逼浙江中小企业加大转型力度。
“如果把考察的时间窗口回溯至2007-2008年中小企业在上一轮周期的调整困境,我们发现目前中小企业面临的基本约束也是来自于原材料、劳动力成本、资金成本等因素,归根结底为转型压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认为,区别在于当前企业面临的G D P增速较低、外需较弱。回顾2009—2010年的大规模货币与信贷刺激政策,可以说这一超常规时期的危机应对政策对冲了2008年不少行业的中小企业面临的转型压力,使当时看来正常政策环境下难以生存的中小企业获得了暂时性的延续。
但是,转型并非能够一蹴而就的。一直以来,浙江工业的特色是“低、小、散、落”。产品低端,企业规模小,分布分散,抗风险能力差。难以回避的现实是,依赖外贸型经济和小商品经济的浙江,在产业转型方面一直鲜有明确的方向。
“企业转型需要一个过程,非常痛苦。外部危机依然存在,内部危机已经显现。”孙国君说,其实每个企业都想转型,但宏观政策一变生存都有问题,又怎么转型升级呢?
巴曙松认为,目前的政策方向应当是积极推进中小企业的转型。他建议,在宏观政策上可以考虑在适当加息以抑制通胀预期的同时,适当降低准备金率以改善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的信贷环境;通过降低中小企业税收,来减轻中小企业在转型中面临的压力,同时重点促进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升级;以金融、财税等多种手段鼓励中小企业之间的并购整合,促进优势的中小企业通过并购进行良性的扩张;降低管制行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希望进入的服务业等的准入门槛,鼓励中小企业和民间资本进入新的行业领域。
来源:经济参考报 编辑:张少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