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经济|社会|热图|专题|节会|人事变动|地方企业|文化 •  旅游|
  各地: 安徽 北京 重庆 大连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辽宁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深圳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中国在线>华东地区>浙江>浙江新闻
杭州建国际艺术城 打造国际创意社区
2011-04-08 11:03:47      来源:今日早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按钮

投资8个亿,在杭州钱江经济开发区的塘栖湿地,“圈”一块200亩的地,建一个杭州国际艺术城。

昨天(7日),杭州市有关领导听取了有关“杭州国际艺术城项目”的概念方案汇报,大部分在座的杭州市领导及市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也和记者一样,是第一次听到这个庞大项目的设想。

而“杭州国际艺术城”概念方案一经项目公司的介绍,当场就引来了一片争议。当然,争议的焦点不是“要不要搞这个项目”,而是“如何将这个项目变得更有操作性”。

讨论中,与会领导们最担忧的是:国际艺术城不要以“艺术”名义,最终却变成一个房地产项目!

设想

打造国内首屈一指的国际创意社区

根据概念方案,杭州国际艺术城将坐落于杭州钱江经济开发区内,北依大运河,西临超山,地处塘栖湿地。

项目由浙江泽达创意产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和中国美院知名教授共同投资建设,预计投资8亿,打造一座占地200亩的国际创意社区。

在昨天的介绍中,项目设计单位号称要将项目建设成一个大型专业化、国家的艺术交流平台、中国首席、国际顶级的艺术馆群、中国国际艺术总部基地、中国首个国家化艺术休闲度假区。

杭州国际艺术城概念设计,以“人文与艺术家”、“艺术村”、“山水自然”三个要素为设计理念,力图营造一个中国人文、艺术家的理想栖息之地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空间环境。

艺术城规划了4大功能分区:国际名家艺术馆群区(包括15个国际,名家艺术馆、国际艺术展览馆、国际拍卖中心等)、国际艺术总部区(包括100位名人名家工作室、200家创意企业等)、国际艺术SOHO区(包括年轻艺术家工作室、新锐创意企业办公室等)、国际艺术休闲街区(包括艺术广场、艺术创意产品街等)。

项目设计方解释,目前,国内还没有像法国巴黎国际艺术城那样高度专业化、国际化的艺术创作及交流平台,只有一些自发形成或由政府、企业投资建设及改造后出租给艺术家的艺术聚集区。

如今,随着房租的不断上涨,高端时尚品牌甚至餐饮住宿品牌的纷纷高价抢驻,迫使艺术家们不得不选择离开,艺术生态逐渐变成了商业生态。

“当代艺术家无不向往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永久性场所,可以用来从事艺术创作和交流。产权式艺术馆、工作室成为了艺术家梦寐以求之所。”设计方说。

邀请一批国际知名艺术家永久入驻

按照设想,杭州国际艺术城将定向邀请一批国际知名艺术家永久入驻。同时,借助国际知名艺术家的名人聚集效应,广泛接纳各类艺术家。

据介绍,中国美院院长许江,中国美协副主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雕塑系主任曾成钢,中国美协秘书长刘健,中国美院国画系教授、博导吴山明,中国美院公共艺术学院院长、教授杨奇瑞,中国美院油画系主任、教授杨参军等一批知名艺术家都有意向在杭州国际艺术城建立以他们命名的永久性艺术馆。

艺术馆群是艺术城内最具领军作用的组团。十余座造型各异的艺术馆环绕小山丘而建,艺术馆的雕塑造型来自于山中的巨石,单体的设计奖委托新锐建筑师为每个艺术家量身定制。

除了艺术馆群,国际艺术城的建筑类型还包括山形建筑和天井村落。 山形建筑以LOFT挑高式空间、以6到20层的高度堆叠,每户用绿色阳台和露台点缀,建筑与建筑之间连绵起伏,这里主要是年轻艺术家工作室、新锐创意企业办公室。

天井村落是具有江南地域特征的低层院落组群,和山形建筑之间相隔着自然景观绿色,以隐喻村落和山地之间的田野。建筑形式来自于江南民居的三合院,内向型的院落和天井为艺术家的独立空间。现代建筑匿藏与传统村落的格局中,艺术家在村落中比邻而居,往来自如。

隐忧

别让艺术城最终变成一个房地产项目

按照项目公司的设想,杭州国际艺术城总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其中用于销售的面积为20万平方米,剩下2万平方米用于出租和自主经营。

对此,杭州钱江经济开发区管委会负责人现场提出:“出租和自主经营的面积比例太小。”

有关负责人认为,国际艺术总部基地是项目规划中,占地面积最大的部分,以独立的可分割的产权形式进行低价甚至超低价出售,以吸引名人名家入驻。虽然体现了项目的创新性,有利于艺术家安居在此,但产权出售容易造成项目后续在二次招商过程中失控,如何在出售过程中,确保名人、名家的品味和档次,如何避免项目因操作不当而演变为一个地产买卖甚至炒作项目,这其中存在着一定的不可控风险。

与会的杭州市国土部门和市规划部门的领导也都不同程度地对该项目的用地方式表示关注:该项目需要进一步研究,用地性质和运作方式还需要进一步明晰。

杭州市副市长佟桂莉也在会上,表示了自己的担忧:“这个项目不要最终变成一个房地产项目。”

盈利模式缺乏具有信服力的依据

在盈利模式分析时,该项目开发方介绍,在杭州国际艺术城内,要着力构建一个融“艺术创作——交流鉴赏——拍卖销售”为一体的国家化艺术产业链,产业链一旦形成,预计每年将创造产值约40亿元,创造利税2.4亿元。

对此,钱江经济开发区管委会负责人直言:“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对于盈利模式的分析缺乏具有信服力的依据,开发区土地成本回收周期较长,存在风险。如何创新商业模式,繁荣艺术街区需要进一步探索。”

而对艺术市场操作流程很熟悉的杭州市负责文化创意产业的领导,也对该项目的“盈利模式”提出质疑:“就目前看,杭州市80%以上的拍卖公司都是亏本的,国际艺术城用什么方式来创造每年2个亿的利税?”

“从现实运营来看,完整的艺术产业链的打造需要有强大的艺术中介、艺术经营人才的支撑,需要成熟的市场依托,这个市场的培育没有个十年、八年,是很难成熟运作的,如此长的周期,作为一家民营公司是否能够承受?”

而大家的担心在于,如果在现实中,一旦企业预期的盈利模式无法实现,企业又面临融资压力,在这种背景下,是否又会变成一个地产项目进行变现?

同时,对于设计方提出的国际艺术城要成为“中国首席、国际顶级”的目标也遭到质疑。有与会领导认为,目标过于大胆,难以实现,因为成为“国际顶级”,就是要成为中国乃至国际艺术的发布中心,其影响力能辐射全国乃至世界,其作品和交易能影响到中国乃至艺术品、艺术市场的走向,这点显然是杭州国际艺术城难以企及的。

原则

想法是不错的,但需要政府主导

在讨论中,大家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杭州国际艺术城项目的想法是好的,符合杭州城市发展的定位,但是,按照现有的企业操作模式,可能比较难把握。

为此,杭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国平提出,“如果艺术城能成功打造的话,对于提升钱江开发区、余杭乃至杭州的文化软实力,都是有好处的,而打好文化牌,也是符合杭州城市特色和发展趋势的。”

“但需要注意的是,国际艺术城首先要明确定位,应该是一个集艺术家及其创作、生活、收藏、展示和交易为一体的中心,争取国内一流。因为目前,杭州的创意园区也不少了,有名的比如西溪的大师楼、白马湖的文创SOHO等,所以,艺术城要在差异化发展上动脑筋,要在如何吸引艺术大家上下工夫。如何能让这些艺术家真正在此创作,在此展示其作品,这是需要好好研究的。”

同时,为了避免该项目出现以营利为目的短期行为,最终演变成一个房地产项目,王国平要求,这个项目要做到“三力合一”,就是要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三者缺一不可。

来源:今日早报  编辑:张少虎 邓京荆


新闻热搜
 
商讯
专题
2011年全国两会
>> 详细

各地新闻
从4月上旬开始,国务院派出8个督查组,对16个省(区、市)贯彻落实国务院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措施情况开展专项督查。>> 详细
点击排行
  官方回应京“公务车免费停车证”:证件为造假(图)
发改委:不会任由输入性通胀带动国内物价高涨
 
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