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之子周海婴的别样人生:我与摄影七十年](../../attachement/jpg/site1/20110407/0013729e46ae0f07bfbb59.jpg)
■熟食小贩,1949,上海霞飞坊
专职摄影,曾经的梦想
对于摄影,周海婴坚持自己的看法。他说:“我觉得当下流行的‘玩照片’说法不对,摄影是一门艺术,也是创作。我曾想过当专职摄影工作者,但最终从事了与摄影毫无关系的工作。我喜欢抓拍,把所经历的历史瞬间用相机记录下来,是我的想法和心愿。”
现在回想起来,周海婴还特别感谢自己的父母亲。很小的时候,周海婴把缝纫机、锁、钟拆来拆去,想看个究竟。有时候连自行车也拆,甚至在家里做化学实验,但父母亲从没有加以干预。周海婴介绍说:“父母对我很宽松,没有觉得你应该学什么、干什么。”由于家庭的支持,周海婴能够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和兴趣。他学过财会,上过无线电夜校,在辅仁大学社会系念过书,后来转到北大物理系,最终选择了科技的行当。
虽然当专职摄影师的梦想没有实现,但周海婴没有放弃摄影。新闻发布会当天,周海婴微笑着说:“27号是我生日,还有3天我就80岁了。”这些年来,周海婴的摄影兴趣一直未减,现在还添置了好几款数码相机,但还是喜欢使用传统胶卷。他认为,数码相机的优点就是快,不过目前来说,从创作角度考虑,胶卷是要高于数码的。在周海婴眼里,数码照片后期制作,是不属于摄影范围的。另外,周海婴特别看重底片在表达照片品质上的价值。
看过展览的观众,都意识到周老的照片与“社情民意”关系特别紧密。对此,周老解释说,这跟他的经历和兴趣有很大关系,人们认为他是鲁迅的儿子,肯定过着很阔的生活,实际上家里也是比较困难的。由此,周海婴对下层百姓的生活就比较留心,注意的多了,拍的照片自然也多了起来。当年,他还特地到辅仁大学社会系求学,只是因1952年社会系被取消,才转到北大物理系读书的。
可喜的是,周海婴的摄影展获得了文化界的高度关注。上海和香港方面已正式邀请周海婴先生过去办摄影展。说到这里,周老面露一丝欣慰,毕竟世人认可了他的自身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