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公园夜色美——龙形水系
空中看水别样美
“十一五”,北京水务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和北京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务转变,农村水利向统筹城乡水务转变”的工作思路,着力推进民生水利,以创新体制机制为动力,积极应对连年干旱和水资源紧缺的严峻挑战,不断探索、实践“民生水务、科技水务、生态水务”,实现了安全供水,营造出和谐、亮丽的水环境,确保了奥运会和新中国成立60周年各项活动的圆满举办,为首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全面可靠的水安全保障。
展望“十二五”,北京水务将以水源安全保障为主线,以流域综合治理和供排水设施建设为重点,加快推进“民生水务、科技水务、生态水务”建设,建立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为首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世界城市建设提供支撑和保障。
北京水务“十一五” 成就斐然 亮点纷呈
创新体制机制
保障能力提高
5年来,以统一、协调、高效为目标,北京市不断创新完善水务体制,提高了水务行政能力和管理效率,实现了从源头到龙头的全过程管理。在调水、配水、供水、用水、节水的各个环节,水务体制体现出自身不可替代的效能。
2004年5月北京市水务局成立,“十一五”又相继成立了14个区县水务局、114个基层水务站、125个农民用水协会和3927个村分会,进一步完善了水务四级管理体制。实现了从水源地保护、供水、节水、排水到水环境治理、再生水回用的全面管理。尤其是全市聘任了10800名农村管水员,弥补了最后一公里的空白。
“十一五”通过优化配置水资源、大力推进节约用水、建设应急水源、扩大再生水利用等手段,以年均21亿立方米的水资源量保障年均36亿立方米的用水需求,确保了首都的供水安全。
充分利用地表水。境内实施水库联合调度,实现了大中小水库库库相连。每年以密云水库、怀柔水库为中心,实施水资源的联合调度。2004年以来累计增加密云水库水源6亿多立方米。
创新管水理念
水务实践显效
5年来,北京水务践行“农村水利向统筹城乡水务转变,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务转变”理念,加大水资源的研究管理力度,探索了北京水资源高效利用、集约利用、循环利用的途径。单方水产值由198元提高到368元,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0.67,污水资源化率由30%提高到59.6%。坚持“向观念要水、向科技要水、向机制要水”,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全市推广循环利用型、管理节水型、工程节水型、科技节水型、公众参与型五种模式,取得显著节水成效。万元GDP水耗由51立方米下降到30立方米以下。
在水源保护中,探索建立了三道防线和建设清洁小流域的工作模式,首次确定在水源区进行河道、水环境、污水、垃圾和改厕五同步治理,经过几年的治理,远郊山区,条条清泉汇聚成溪,有效保证了水源地的安全。
河道治理方式由工程治河向生态治河转变,由单个的河道治理向流域综合治理转变,河流功能由确保城市安全向服务城市环境和规划建设转变。营造水环境,让河道成为有水的河、生态的河、安全的河的理想变为现实。
树立安全迎汛新理念,工作思路由单纯防汛转变为安全迎汛,汛期实现了多蓄水、保安全的目标。逐步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应急管理机制和社会联动机制,雨洪管理水平大为提高。
创新社会管理
强化政府职能
5年来,北京水务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依靠制度管理,不断强化水务服务功能,水务社会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5年制定出台地方性法规10项、政府规章9项,配套制定了一系列制度、标准和规程规范。以行政审批为手段,受理涉水行政许可事项近3000件,全部在规定时限内办结。
加大节水管理力度,全面实行用水定额管理。制定了行业用水标准,近3万户社会单位纳入管理范围,超定额累进加价。对于年用水超过10万立方米的用水大户每年签订用水合同。5年间,北京用水总量始终保持在35亿立方米。工业用水从10.5亿立方米下降到5.2亿立方米。
严格考核制度。市水务局、市环保局会同市财政局等有关部门每年度要进行考核,奖优罚劣。市水务局与市环保局建立了全市地表水水质状况报告及公示制度。每月对全市104条2545.6公里河流,22个、719.6万平方米的湖泊和18座大中型水库水质进行监测并实时公示。
创新发展途径
服务保障民生
5年来,下大力气保护水源,在水库上游及水库周边划定6000平方公里的水源保护区,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保护制度,控制源头污染,让市民喝上放心水。
结合新农村建设搞好水源地保护,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沟域经济,清洁生产,控制农药化肥面源污染,建设农村小型污水处理设施,保护水源,美化环境。
为让农民喝上安全水、放心水,从2005年开始,经市水务局与有关部门连续4年的不懈努力,共建成集中供水厂144个,村级供水站3000多个,新建供水设施全部加装过滤、消毒设施,达到城市供水标准。全市329万农民全部喝上安全水。
实行四级水质监测制度,确保了城市供水安全。对水源水、出厂水、管网水、末梢水进行全过程的水质监测。2008年在全国率先实现国家新颁布的106项水质标准。
伴随城市发展、人口增加,供水能力不断增强,目前市区已建成自来水厂11个,日供水能力达到302万立方米,供水管网已经发展到8000多公里,供水服务面积达到800多平方公里。
为减少污染并推进污水资源化,北京城区已建成大型污水处理厂9座,污水年处理量由7亿立方米增至11.0亿立方米以上,污水处理率由62.4%增加到82%。
来源:中国水利报 编辑:冯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