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1月14日召开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获悉,黄河调水调沙理论与实践等16个科技创新项目获得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通用项目)一等奖。
作为一项特大型原型科学试验和生产实践,黄河调水调沙自2002年至今已在黄河连续实施9年,其中包括2002年、2003年、2004年进行的3次调水调沙试验和2005年至2010年共9次生产运行,取得了丰富的科技创新成果以及明显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黄河调水调沙理论与实践针对黄河水沙不协调导致河道主河槽日益淤积萎缩严重等问题,首次成功开展了大规模的调水调沙原型试验和实践,建立了较为完整的黄河水沙调控理论,开辟了黄河治理开发新途径;揭示了黄河下游河道水沙输移和小浪底水库异重流运动规律,建立了黄河调水调沙指标体系;首创了人工塑造异重流,形成了协调的水沙过程塑造技术、异重流塑造技术等完整的调水调沙技术,创立了基于小浪底水库单库调节为主、空间尺度水沙对接、干流水库群水沙联合调度的黄河调水调沙三种基本模式;同时,还实现了水文气象预报系统、水情工情险情会商系统、预报调度耦合系统、实时调度监测系统、水量调度远程监控系统等集成创新,提升了黄河治理的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水平。
据黄河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的分析,黄河调水调沙开始以来,黄河下游河道主河槽全线持续冲刷,把7亿吨泥沙送入渤海;黄河下游河道主河槽平均下降1.5米;小浪底水库淤积部位和下游河道断面形态得到有效调整;黄河下游主槽过流能力由调水调沙前的1800立方米每秒提高到4000立方米每秒。对此,山东省人民政府、河南省人民政府认为,主槽过洪能力的提高,改善了黄河下游滩区“小水大漫滩”状况,对沿黄及滩区群众生产生活和社会稳定发挥了重大作用。
黄河调水调沙还改变了长期以来人们对黄河输沙用水被大量挤占的漠视态度,促进了河道和河口地区生态环境改善。据有关调查,调水调沙使黄河口自然保护区新增湿地9万多亩,迁徙鸟种类和种群数量大幅度增加,多年不见的黄河刀鱼复生且数量逐年增多。
中国工程院院士韩其为指出,黄河调水调沙是黄河治河工程的重大创新,具有巨大的潜力。黄河调水调沙被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信息技术科学部评为对我国当前经济建设影响重大的9个项目之一,予以关注。国务院新近批复的《黄河流域防洪规划》将其明确为防洪减淤措施之一。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编辑:冯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