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普洱:“绿色经济”绘制发展新蓝图 ——专访云南普洱市长钱德伟
普洱,是“春城中的春城”,该市正着力建设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培育特色生物产业、清洁能源、现代林产业和休闲度假养生基地四大产业,全市90%以上的经济是绿色GDP。把普洱建设成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标兵,让百姓共享生态福利。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云南普洱市市长钱德伟接受了《中国日报》的专访。
去年10月,普洱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获批,成为全国唯一的一个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钱伟德表示,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正在做前期工作,很快将启动建设。预计5年初见成效,到2020年实现示范的目标。
钱德伟称,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最重要的是产业发展,普洱在产业选择上遵循“有所为,有所不为”。目前,普洱招商处在爆满期,已从引资向选资转变,将重化工、冶金等污染的产业拒之门外。
钱德伟指出,普洱重点发展现代生物产业,包括普洱茶、咖啡、制药、生态有机食品等。普洱有无污染的空气、水、土壤,能保障“舌尖上的安全”。普洱是普洱茶的故乡,计划用10年到20年的时间,普洱茶的销售量达到1000亿元,从传统的饮品向保健、美容等功能饮品升级转变,结合科技和工业,把传统产业发展为一个现代产业。
“普洱在发展中坚持合理有度的开发,不走过去的老路、弯路、斜路,而是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钱德伟说。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钱德伟告诉记者,普洱建立没有围墙的“研究院”,吸引高层次专家为普洱服务,“不求所在,但求所用”;同时培养本土人才,鼓励、支持、引导当地职业技术学院,培养高素质职业人才队伍。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3月7日参加了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云南代表团时指出,云南生态环境基础较好,要围绕“绿色”做文章,把特色产业做强做优。钱德伟认为,“绿色经济”为普洱发展绘制了新蓝图。
普洱较早提出了“生态立市、绿色发展”的理念,率先在全国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探索建立落后产能退出机制,严控新建高耗能项目。高举生态文明建设大旗,着力转方式、调结构,率先探索绿色发展之路,奋力把“妙曼普洱”建成“美丽云南”的绿色窗口。
目前,普洱市累计建成16个自然保护区、6个省级风景名胜区,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7.61万公顷,森林覆盖率由2010年的64.9%提高到2013年的68.7%。按照绿色经济的要求,普洱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
钱德伟总结说,普洱可以用气候舒适指数最高、空气洁净度最好、负氧离子浓度最高、生物多样性最丰富、少数民族文化最多元等五个“最”来诠释,普洱是个连空气都洋溢浪漫的地方,是一个联合国环境署官员眼中的“世界的天堂”、“天堂的世界”,是一个法国设计大师认为是上帝在心情特色舒畅的时候创造的地方。
据钱德伟介绍,普洱处在低温度,北回归线附件,海拔1300米左右,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的温度在10度——30度,四季温差小,全年都不需要空调,是一个世人追寻梦想的家园和心灵栖息的居所。
普洱的物种占了近全国的三分之一,有5600种高等植物,有1500多种动物,森林覆盖率达68.7%,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绿色天然屏障。PM2.5仅有一天超标,这一天就是大年初一,因为大家放鞭炮。负氧离子被称之为“空气中的维生素”,普洱主城区负氧离子每立方米高达12500,比国家公布的标准高出12倍之多。
“环境生态是一个地区最核心的竞争力,尽量还自然以自由,放生态一条活路。普洱是人类、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天堂,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自然典范,让老百姓享受最好的生态福利。”钱德伟说道。
(记者 郭安菲 胡永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