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市海高原湿地自然保护区 人鸟相戏风景美
人鸟相戏、鱼虾悠游。春日的拉市海,水草丰美,鹭鹜翔舞,“草长平湖白鹭飞”“落霞与孤鹜齐飞”“水光潋滟晴方好”等美妙意境仿佛从诗句中来到了现实。
位于玉龙纳西族自治县中部的拉市海高原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是云南省第一个以湿地命名的自然保护区,也是目前全国41个“国际重要湿地”之一。为使这一区域自然环境与动植物得到有效保护,保护区近年来不断建立和完善保护管理制度,有效保护了湿地鸟类及其赖以生存的湿地生态系统。
据介绍,目前,拉市海高原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内已探明的森林植物约有418种,其中包括丽江铁杉、长苞冷杉、红豆杉、玉龙蕨等珍稀植物以及天麻、虫草、贝母、雪茶等多种名贵药用植物。2011年入秋后,保护区记录到的国家Ⅰ、Ⅱ级保护鸟类达34种,国家保护的鸟类120多种。这一丽江的生态福地,候鸟天堂如今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但数年前,这里却是另一番景象:周边群众对湿地保护认识不足,人鸟争食、人鸟争地现象十分突出。保护区成立后,管理人员常年深入群众家中开展工作,并通过严格执法,打击破坏湿地资源、破坏湿地动植物资源的违法行为。同时,保护区管理局还积极争取上级部门和地方政府的资金支持,对农作物受损的农户进行补偿,并引导群众开展生态旅游。
在保护区管理局的帮助和带动下,目前,保护区周边从事生态旅游的人数已超过1500人,旅游综合收入也已经突破1亿元大关。为保护拉市海渔业资源,提升生态旅游的景观质量,保护区从2007年起开始对非法渔具进行治理取缔工作,并大力加强鱼类的放流增殖力度,通过近5年的不懈努力,已全部拆除并销毁了10000多组(个)放置在拉市海内的非法渔具,使拉市海的渔业资源得到了全面恢复。目前,渔业已成为当地支柱产业,渔民收入比治理前连翻数倍,高时可达每人每天200~300元。
收入增加后,周边农户对生态环境保护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逐渐变“被动保护”为“主动保护”,共同营造出人鸟和谐的优良环境。如今,保护区内水禽种类已从最初的40种增加到88种,数量从最初的2.5万只增加到10万多只,
在保护好湿地资源和鸟类水禽的同时,保护区管理人员还不断强化巡护工作。每年冬季候鸟飞来时,管理人员都会入住到保护区周边的村社,划分不同监测区域,每天进行全保护区的同步监测工作,保证监测数据的同步性和有效性。此外,保护区管理局还采取重点区域与一般区域相结合,重点季节与一般季节相结合的办法长期进行疫情监测工作,几年来,整个保护区未发现禽流感疫情,有力地保障了丽江的生态安全。
为进一步保护好拉市海湿地生态环境和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区还不断加强与国际机构的交流合作。目前,已与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TNC)、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国际鹤类基金会(ICF)、保护国际(CI)、美国瑞尔保护协会(RARE)等机构组织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进行项目合作,争取到资金近300万元,圆满完成了保护区本底调查、保护区总体规划和社区共管模式探讨等一系列工作,并建立《拉市海地理信息系统》,实现了数字化管理。
保护区还争取到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云南大学、西南林学院、云南师范大学等院所的技术支持,不断促进保护区的整体发展,提高管理质量和业务水平。(记者 杨福东 谭雅竹 李秀春 文/图)
来源:云南日报 编辑:宁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