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年交易额达36亿 昆明斗南花海传奇30年
“游客是先知道昆明,才知道斗南。花界业内人士,则是先知道斗南,才知道斗南在昆明。”30年的时间里,斗南从滇池边的一个鱼米乡,经历巨变,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著名花市,2011年花卉交易达36亿元,中国市场上每10枝鲜切花中,有7枝出自斗南。远至越南、缅甸的玫瑰在此参加拍卖交易,国内浙江的非洲菊、海南的配叶到此交易,除了鲜切花,斗南的盆景苗木市场潜力巨大,每天有1万余客商活跃在斗南,“斗南花卉”品牌价值达32亿元。
这个滇池边的鱼米乡,仍然保留着浓郁的农耕色彩,但同时,来自省内外的物流花卉企业迅速在此集聚,花产业链迅速形成,30多年间斗南正在经历一段传奇巨变。
斗南农民最能吃苦
“斗南的妇女,一天能剪6000枝花,剪完回家要修整、包装,再连夜运到斗南花市拍卖,非常能吃苦。”斗南街道办副主任张增福是土生土长的斗南人,他熟知斗南乡亲。
斗南人的聪明能干和随机应变也是出了名的。斗南是滇池边的鱼米乡,最早以种稻谷、打鱼为生,抗战时候因为人口增加,斗南开始种菜较多。到60年代,斗南人开始规模化种菜。到上世纪80年代初,一位老先生引进剑兰栽植起,斗南人发现了种花比种菜还赚钱,于是规模化的种花业与种菜业同时发展。
种花一村一品,像江尾以康乃馨为主,小古城以玫瑰为主,村民们可通过节令和修剪精确控制花期,其产量和品质在全国都是第一位的。种菜的复种指数达到600%,每块地一年可收获6次。
随着斗南发展花卉交易,不少农户开始做花卉物流交易,也有农民开铺面做花卉、盆景生意。项目落地,滇池“四退三还”及生态禁建区建设,使斗南街道办原来7457亩土地,减少为5101亩土地,农民被征地后,2011年,斗南外出租地种植花菜的农民达到1887户,2010年,呈贡全区外出租地83000亩中,斗南农民租地就达28032亩,占外出租地总数的约四分之一。
外出租地多的达到50亩至200亩。租地多了,自己忙不过来,斗南花农也开始喊工,剪一枝花2分钱,熟练工一天能剪6000枝花,收入可达120元。
从路边市场到国际交易市场
斗南最早以路为市,村里的市场成堆卖鲜花的同时,也带活了昆明最早的两个花市,尚义街花市和国防路花市。农民当时是扁担加箩筐来卖花,现在则是开着小车来卖花。斗南社区最早的花市是办事处建的占地10亩的市场,1999年建成了74亩的花卉市场,2002年建成了占地187亩的国际花卉拍卖交易市场,鲜花从斗南通过飞机源源不断运往全国。
昆明斗南国际花卉产业园区开发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董瑞介绍,上世纪80年代,全省花卉种植仅几千亩,2011年花卉种植达到70万亩,昆明17万亩,全省花农达81万人,带动的花产业物流、包装航空代理等产业链从业者350万人。这一产业链的引擎就是斗南花市。通过斗南市场,鲜切花源源不断销往全国,每10枝鲜切花中,有7枝出自斗南。1999年斗南花卉年交易额4亿元,2011年则达到36亿元,增长9倍。
原来的斗南社区是个农村,现在这里集聚了1千多个企业,采购点达几千个,除了鲜切花,还有经营种苗球茎、喷灌设施、大棚、花瓶花盆等配套的企业,形成了集群效应和完整的产业链。与荷兰的花市相比,荷兰注重的是拍卖、物流和科研,而斗南的特色则是产业链的齐全。
斗南正在建设国际花卉产业园区,2013年将建成一期,将结合建设4A级旅游景区发展花卉业,我们说的“吃花饭、喝花酒、逛花市、洗花澡”五朵金花,还将开发花卉纪念品、开展花卉体验,还要展示花历史、建花卉博物馆。
现在斗南花市仅有两条花街,未来园区将有6条主要道路,从现在的74亩市场发展到1020亩市场。将建设国际花卉总部经济区,引进知名花卉企业。
斗南花卉市场现在钢架大棚等与花卉、盆景摆在一起,未来将划行归市,更加规范。
花农退出滇池湿地
据斗南街道办张增福副主任介绍,滇池“四退三还”恢复湿地,斗南共退出1059亩土地。目前这里全是种花的好地方,气候适宜,水量充足,但从生态保护的角度出发,花农们无条件退出滇池界桩外100米。
退出湿地后,花农们获得租地费每亩5000元,如果种花,每年农民可获得4万元收入。
斗南的小古城等社区,正处在昆明主城和呈贡新区之间的禁建区。这里除了种树外,禁止一切开发建设,小古城等社区拆除了玫瑰种植大棚,把土地租给苗木公司在此种植苗木,苗木拔一棵,补一棵,保持林木覆盖率,每亩地租金最高达到1万至1万2千元。(杨理锐)
来源:昆明信息港 编辑:宁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