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经济|社会|热图|专题|节会|人事变动|地方企业|文化 •  旅游|
  各地: 安徽 北京 重庆 大连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辽宁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深圳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中国在线>专题>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媒体评论
为农牧民增收插上“翅膀”
2011-05-09 17:12:33      来源:西藏日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按钮

据报载:“十二五”期间,我区将继续整合中央和自治区安排的相关专项资金,优化增量投入,不断加大对特色农牧业的投入力度,壮大扶持资金规模。

“十一五”期间,中央安排西藏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资金3亿多元,并将西藏的青稞、牦牛、水资源开发等特色产品作为西藏现代农业发展的主导产业。2010年,西藏自治区财政设立了资金规模为5亿元的产业与企业改革发展资金,专门用于支持西藏特色优势产业健康发展,培育形成区域性和支柱型企业集团,促进西藏特色优势产业、支柱产业和新兴工业健康发展。

一提到某某产业,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是政府和企业。然而,特色农牧业有着其特殊性,发展特色农牧业也是关注民生,特色农牧业就是农牧民增收的“翅膀”。

我区以农牧业为主体,农牧民人口总数占全区总人口的80%左右,而且西藏绝大多数贫困人口在农牧区。发展特色农牧业是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牧民收入的一个最有效的途径。首先,特色农牧业的发展大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这一必要模式,为农牧产品提供了广泛的渠道。其次,发展特色农牧业,必将走上品牌化的道路,而青藏高原独特的地域特点本身就是无可替代的品牌。农牧业特色产品的品牌建设,将通过增加农牧产品的附加值,进而增加农牧民的收入。第三,特色农牧业的发展壮大,逐步形成规模化、产业化,让这种增收机制更加持续和稳定。

就业是民生之本。发展特色农牧业有助于当地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近年来,随着我区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牧民脱离了土地的束缚,进城务工。特色农牧业的规模化、产业化,将培育形成区域型和支柱型企业集团。由于农牧产品的特殊性,这些企业将在原产地吸纳大量的劳动力,促进剩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企业发展越好,吸纳就业的能力就越强。这不仅让农牧区的剩余劳动力得到有效地转移,促进增收,还会通过当地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人口的有序转移,将大力推动当地的城镇化进程。

凭借这一“翅膀”,农牧区经济将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特色农牧业的发展,不仅让农牧民增收,让企业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还将扩大当地的财政收入。财政收入的增加,意味着建设地方资金的增加,地方经济的发展,又会促进特色农牧业的发展,这样一来,农牧区经济必将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农牧民的增收之路也将越走越宽、越来越有力。 (古丽)

来源:西藏日报 编辑:邓京荆


新闻热搜
 
商讯
专题
2011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
>> 详细

各地新闻
7月7日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直面时代风险考验 推进党建伟大工程——五论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始终是一个政党必须结合时代发展要求和执政实践不断回答的重大课题。”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喜庆时刻,胡锦涛同志以居安思危的强烈忧患意识,向全党发出了谆谆告诫,提出了“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时代课题。>> 详细
点击排行
  民政部就中国慈善事业发展公开征求意见
北京市住建委通报6月23日大雨险情 彻查防汛隐患
 
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