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经济|社会|热图|专题|节会|人事变动|地方企业|文化 •  旅游|
  各地: 安徽 北京 重庆 大连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辽宁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深圳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中国在线>专题>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媒体评论
雪域展宏图 跨越正当时
2011-05-09 17:11:3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按钮

“欢歌起舞”展示文化魅力

一批地域性文化品牌推动文化资源优势向文化产业优势转变

2011年春,元旦、春节、藏历新年让雪域高原的人们一直沉浸在节日的欢乐气氛中。《欢歌起舞》刚刚惊艳央视春晚,接踵而至的藏历新年联欢晚会、电视曲艺晚会《欢笑2011》又让人们饱享了一道道文化大餐;节日期间,各种文艺演出还基本覆盖了自治区的每一个偏远乡村。

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提出要把西藏建设成为重要的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西藏召开全区首次文化发展大会,出台首个《关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全面启动文化兴区、文化强区、文化富区、文化稳区的战略,推进西藏由文化资源大区向文化发展强区的跨越。

传统文化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去年起,西藏开始对非遗重点项目实施全面保护,拉萨觉木隆藏戏等21个国家级和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被列入了首批重点保护计划中,并划拨了专项保护经费。今年西藏将实施第二批重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工作,还将逐步提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补助经费。目前,从佛教音乐、传统音乐、舞蹈、藏戏,到藏族帮典、卡垫织造等,西藏共有60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53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各传统行业名家在政府的关心、支持下,传承发展着藏族传统文化。

作为民族优秀文化资源的藏医药,近年来也得到不断发展与壮大。目前全区藏药生产企业发展到18家,生产360多个藏药品种,其中获得国药准字号的有298个。西藏自治区藏医院成为全国首家三甲藏医院,建有全国规模最大的藏医药研究院,挖掘、整理和出版了一批独一无二的藏医药巨著,为子孙后代留下了宝贵的藏医药文化财富。

公益性文化事业一直是西藏文化建设的重点。“十一五”期间,全区所有县级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和县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实现全覆盖。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0.28%和91.41%,全区建制村村民月看电影场次到达1场以上。藏历新年晚会成为各族群众不可或缺的文化大餐,拉萨雪顿节等一批文化节庆成为全国知名的地域性文化品牌。

在旧西藏,民间艺人街头卖艺被称为“乞丐喧嚣”,不仅受歧视,还常饿死街头。然而,“乞丐喧嚣”却登上北京奥运开幕式的舞台。团长格龙说,在旧西藏,这事做梦都不敢想。如今,格龙所在的娘热乡民间艺术团声名远扬,在实行文化体制改革后,团里利用国家文化产业扶持资金,自主经营,积极发展文艺演出、养殖、运输、餐饮等综合性文化产业,总资产达500多万元,与全区各大酒店、度假村、旅游景点签订大批演出合同,还受邀到全国各地演出。

西藏文化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繁荣发展。据统计,全区共有文化企业和单位近3000家,从业人员2万余人,门类20余种。共有2家国家级、8家自治区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创作推出的大型原生态歌舞《幸福在路上》、民族歌舞《喜马拉雅》等一批演艺产品,取得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正有效地推动文化资源优势向文化产业优势的转变。

雪域展宏图,跨越正当时!

高原的人们正在欢庆“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两周年。抚今追昔,西藏大学旅游与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图登克珠说出了大家的心声:“今天,当我们通过‘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来回顾新旧西藏的历史时,更加深切地体会到民主改革对西藏、对全中国的巨大历史意义。西藏,明天一定更美好!”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编辑:邓京荆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闻热搜
 
商讯
专题
2011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
>> 详细

各地新闻
7月7日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直面时代风险考验 推进党建伟大工程——五论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始终是一个政党必须结合时代发展要求和执政实践不断回答的重大课题。”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喜庆时刻,胡锦涛同志以居安思危的强烈忧患意识,向全党发出了谆谆告诫,提出了“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时代课题。>> 详细
点击排行
  民政部就中国慈善事业发展公开征求意见
北京市住建委通报6月23日大雨险情 彻查防汛隐患
 
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