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地处中国西南边陲,因独特的气候环境、厚重的文化底蕴和跌宕壮观的历史脉络备受世人瞩目。西藏和平解放60年来,越来越多的游客不远万里来到西藏,尽情领略和感受这片土地上壮美的人物风貌。
"西藏旅游由1980年接待1059人次增长到2009年接待561万人次,增长了5297倍。"西藏自治区旅游局新闻发言人王松平说,西藏30年间实现了旅游客源市场由原先单一接待外宾型发展到今天集入境、出境、国内三大市场为一体的旅游客源体系。
2006年青藏铁路通车,给西藏旅游业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也让祖祖辈辈从事传统农牧业的西藏农牧民群众,在快速发展的旅游业中分到了一块"蛋糕"。
达林是西藏林芝米林县南伊珞巴民族乡琼林村的珞巴族村民。他告诉记者,以前由于居住在原始森林地区且交通不便,珞巴族群众一直过着刀耕火种的生活。
如今,珞巴族群众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9年西藏旅游部门向游客重点推介南伊珞巴民族乡旅游区,更是给当地群众带来了致富希望。
"现在我明白了珞巴村为什么会吸引游客。我们有茂密的原始森林,非常干净的河流,一年四季都盛开的鲜花,更重要的是我们民族特殊的风土人情,这在其他地方是看不到的。"达林说。
2009年,琼林村首批7个家庭旅馆试点开业,达林家就开设了一个。当年5月至10月,大批游客慕名而来,达林的家庭旅馆接待了200多名游客,挣了近5000元钱。而达林的女儿参加了村里的舞蹈队,专门为游客表演珞巴族舞蹈。"旅游业给珞巴族群众带来了以前想都想不到的好处。"达林说。
现在像琼林村村民一样积极参与旅游业的西藏农牧民越来越多。在藏北草原,牧民们搭起帐篷开办"牧家乐",为游客提供纯正的草原食品,并带领游客骑马游览。在拉萨河谷,农民们开办起"藏家乐",为游客郊游提供方便。
西藏自治区旅游局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西藏全区参与旅游服务的农牧民群众达到12029户,48120人,实现旅游总收入2.94亿元,户均收入24474元,人均收入6118元。
西藏"十一五"期间共投资11799万元支持农村旅游发展,旅游惠农功能日趋完善。目前,西藏全区已建成222个农村旅游示范户,开发建设了100个农村旅游项目。与此同时,西藏先后投入130多万元,对1200人次的农牧民群众进行了旅游服务技能培训,使一大批农牧民群众吃上了旅游饭,走上了致富路。
西藏自治区统计局数据显示,"十一五"期间,西藏共接待国内外旅游者2125万人次,年均增长30.6%;实现旅游总收入226.2亿元,年均增长29.8%。特别是2010年,西藏实现接待国内外游客68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71.4亿元,相当于全区生产总值的14.1%。
"这五年西藏旅游产业发展,实现了从一般性产业到支柱产业再到基本确立主导产业的跨越。"西藏自治区旅游局局长巴珠日前在西藏全区旅游工作会议上说。
"十二五"期间,西藏将坚持旅游与文化、生态相结合,突出"高山、雪域、阳光、藏文化"主题,通过全面实施旅游倍增计划,到2015年末争取年接待游客15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180亿元;旅游经济就业人数达到30万,旅游业行业固定资产突破150亿元。"实现旅游产品优势向旅游经济优势的跨越,把西藏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高原生态旅游目的地、藏文化特色旅游目的地,为建设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奠定良好基础。"巴珠说。
60年间,西藏旅游业从无到有,发展成为今天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社会就业和群众增收的重要渠道,对外交流的重要平台,吸引投资的重要领域,展示社会主义新西藏的新变化、新生活、新发展的重要窗口。
来源: 新华社 编辑:邓京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