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是谁帮我们修公路,是谁帮我们架桥梁,是亲人解放军,是救星共产党……” 优美的歌声记录的是历史,传递的是真情。翻开厚厚的《西藏发展史》,我们惊奇地发现,在解放军十八军进藏之前,旧西藏无电站、无公路、无企业、无机场、无光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驻藏部队的帮助下,西藏建起了第一座工厂——林芝毛纺厂;中国最长的输油管道——青藏输油管线;世界海拔最高的蓄能电站 ——羊卓雍湖电站;世界海拔最高、飞行难度最大的国际机场——贡嘎机场……这些“造福工程”只是整个西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的缩影。
在达赖统治的那个政教合一、封建农奴制社会的旧西藏,政治腐败,百业萧条,经济十分落后,交通闭塞。既没有现代工业,只有牧业和少量农业、手工业,农业生产率十分低下沿袭着千百年来的“二牛抬杠”“刀耕火种”的生产模式。也没有现代意义的公路,交通闭塞,“羊肠小道猴子路,云梯溜索独木桥”是旧西藏的真实写照。
自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以来,特别是1959年民主改革后,西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弹指60年间,西藏工、农、牧业不断发展,文教卫生事业突飞猛进,人民生活有了显著改善。新世纪以来,西藏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最快的时期。2010年西藏实现生产总值507.46亿元,同比增长12.3%。
综合交通运输网初步形成,墨脱公路和拉萨至贡嘎机场专用公路开工建设,80%以上国道完成了路面黑色化整治改建,54个县通油路、6个县油路在建,公路通车总里程5.8万公里;青藏铁路建成通车,结束了西藏不通铁路的历史;那曲物流中心建成运营,拉日铁路开工建设;林芝、阿里、日喀则机场建成通航,到今天,庞大的交通运输网像血管一样,将人流、物流、信息流等源源不断地输送到西藏各地。
以水电为主的综合能源体系加快建立,狮泉河、直孔、巴河雪卡等电站竣工投产,藏木、果多等电站建设顺利;青藏直流联网工程开工建设,无电地区电力建设扎实推进,全区电力装机总容量达到97.4万千瓦,比“十五”末增加47.4万千瓦,在建规模95.6万千瓦。利用丰富的水能、地热、太阳能、风能等资源发电,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发展耗能问题。特别是近20年来,飞速发展的电力事业成为推动西藏经济发展的“加油站”。
水利基础设施得到改善,“三大灌区”建设进入收尾阶段,江北灌区加快建设,旁多水利枢纽工程加快推进,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111万亩。城镇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信息化水平大幅提高,3G网络实现县县覆盖,互联网用户超过115万户,基本实现了乡乡通光缆、通传真,如今,随处可在的通信信号像道道高原彩虹,架通万里山乡的“空间走廊”。在珠穆朗玛峰脚下、在藏北高原、在三江流域、在尼洋河畔,随着“村村通电话”工程的稳步推进,越来越多的农牧民正通过信息化桥梁,昂首阔步奔向小康。
经历过寒冬的人最知道太阳的温暖。西藏和平解放时,为感谢解放军让自己翻身做主人而改名为“丹增金珠(意为农奴丹增家庭从此解放了)”的一位藏族青年,如今已是一头银发。每天,他都会走到布达拉宫广场国旗下,仰望五星红旗嘴里念念有词,懂藏语的人听得明白,他说的是:祝愿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相信西藏的明天更加美好。
来源:中国西藏网综合 编辑:邓京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