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世纪50年代的《歌唱二郎山》到90年代的《向往神鹰》,再到本世纪的《天路》,一首首歌曲描绘出了西藏交通60年的变迁。
"二呀二郎山高呀么高万丈,古树荒草遍山野,巨石满山岗;羊肠小道难行走……解放军,铁打的汉,下决心坚如钢,要把那公路修到西藏……"这首名为《歌唱二郎山》的歌曲于1954年在中国流行,描写的是连接四川成都与西藏拉萨之间汽车通行的第一条公路修建情况。
川藏公路修通前,千百年来中国西南部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往枢纽只有一条世界上地势最高、路况最为险峻的交通驿道--茶马古道。从四川雅安到西藏拉萨间的两千多公里,靠牦牛运输,一年只能往返一次,骑马旅行也需要半年多的时间。
1949年新中国成立,西藏还是全国唯一不通公路的省区。中央政府在国家财力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把修筑公路作为进军西藏、解放西藏、巩固边防、发展西藏的重要条件,发出"一面进军、一面修路"的训令。
川藏公路于1950年4月开建,经过11万军民5年艰辛奋战,终于在1954年12月25日与另一条同样伟大的、堪称"人类开创史之壮举"的"青藏公路"同时开通。之后,相继修通了西藏连接云南、新疆和尼泊尔的国道主干线,初步建立了西藏现代交通运输网的基础。
中央第三次、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后,西藏公路建设全面提速,川藏、青藏、中尼、新藏、滇藏5条国道运输条件得到改善。据统计,1979年至2009年上半年,国家投资近350亿元改建完善5条国道和区域重要经济干线,新建通县、通乡、通村公路32800多公里。以拉萨为中心,"三纵、两横、六个通道"为主骨架,东连四川、云南,西接新疆,北连青海,南通印度、尼泊尔,区内省道相接,地市相通,县乡连接的公路交通网基本建成。
2010年12月15日墨脱公路嘎隆拉隧道贯通,墨脱县作为全国唯一不通公路县的历史即将终结;久后将建成的拉萨至贡嘎机场公路也将结束西藏没有高等级公路的历史。目前,西藏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5.8万公里,比"十五"末增长33%。
"在每一天太阳升起的地方,银色的神鹰来到了古老的村庄……转眼就改变了大地的模样。"上世纪90年代,藏族歌手亚东的一曲《向往神鹰》,唱出了雪域人民对于外面世界的向往,更唱出了西藏航空的发展。
"世界屋脊"的飞行,曾因为二战时期的"驼峰航线"而一度让人对西藏的航空不抱任何希望,但在1965年3月2日,拉萨当雄机场建成通航,北京-成都-拉萨航线正式宣告开通,才开启"地球第三极"的航空之旅。
上世纪80年代以来,西藏民航迎来了加速发展的时期,先后开辟了从尼泊尔加德满都、北京、上海、广州、香港等城市至拉萨,以及成都至昌都、成都至林芝等多条航线,构筑起以拉萨为中心、昌都、林芝为重要节点,成都、重庆为入藏门户,联通国内多个大中城市的航线网络。
海拔4274米的阿里昆莎机场去年7月1日正式通航运营,是继拉萨、昌都、林芝后西藏第四个投入运营的民用机场。
据了解,截至目前,每周往返西藏的航班达150余班,旺季时每周200余班,年旅客运输量从1965年的4000多人次增长到2008年的60万人次。
在西藏,公路和航空发展已有相当历史,而真正让西藏全面进入交通时代,还得归功于青藏铁路的修通。
"黄昏我站在高高的山岗,看那铁路修到我家乡,一条条巨龙翻山越岭,为雪域高原送来安康……青稞酒酥油茶会更加香甜,幸福的歌声传遍四方。"这首本世纪初的《天路》,无疑是当时最流行的歌曲之一。
2006年,青藏铁路正式通车,从根本上改善了西藏的交通状况,使得西藏与内地的联系更为紧密。青藏铁路通车4年来,通过铁路进出藏旅客近600万人次,运送进出藏货物610多万吨。此外,连接拉萨与日喀则的拉日铁路已经开工,建成后每年货运量可达830万吨以上。
据西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介绍,"十二五"期间西藏规划公路建设投资498.9亿元,几乎是"十一五"期间投资总额的两倍。预计到2015年,西藏公路通车里程达到7万公里,5条国道全部实现路面黑色化,实现县县通油路,60%以上的乡镇通沥青路。
铁路方面,除拉日铁路是"十二五"期间的重点建设项目外,西藏境内将逐步形成以青藏铁路、拉萨至日喀则铁路、拉萨至林芝铁路等构成的"Y"形主骨架,支线铁路辐射周边的铁路网格局。
随着西藏交通的变迁,最近又有一些有关西藏铁路的歌曲十分流行,其中一首《坐上火车去拉萨》唱道:"坐上火车去拉萨,去看看那神奇的布达拉,去看那最美的格桑花……"
来源:新华网 编辑:邓京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