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经济|社会|热图|专题|节会|人事变动|地方企业|文化 •  旅游|
  各地: 安徽 北京 重庆 大连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辽宁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深圳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中国在线>西南地区>西藏>本网专稿
从农奴子弟到边防军官:一个藏族汉子的成长路
2011-07-08 15:07:54      来源:中国日报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按钮

从农奴子弟到边防军官:一个藏族汉子的成长路
尼格参谋 

人物小传:尼格,藏族,西藏昌都军分区某边防团参谋,1973年生,1991年12月作为战士从西藏那曲入伍,在西藏边防工作已经整整20年。

尼格参谋,少校军衔。跟他交谈,你很难想象这名讲着一口流利普通话的英武军官是个藏族汉子。在西藏昌都军分区的这支部队中,有不少少数民族军官,来自藏、土家、白等民族,尼格就是这些干部中兵龄最长的人之一。

当记者赞叹他出色的汉语水平时,尼格谦虚地说:“刚来到部队时我汉语水平也不是很好,后来慢慢地和内地的战友交流,加上连长、指导员、排长教我,进步很大。”

他告诉记者他在老家那曲上小学时,除汉语课外,其他课程都使用藏文,所以对汉语不是很擅长。语言问题也是他和很多其他藏族干部战士来部队后需要克服的第一个困难。

我一定要当兵

尼格是一个农奴的后代,祖祖辈辈都给农奴主做工,直到他父亲这一代才翻身解放。尼格从小就对解放军十分向往,用他的话说“就是看着战斗英雄黄继光、董存瑞的电影长大,解放军在我心目的印象就是电影里那样”。

初中毕业时,在人生道路的选择上,他和父亲发生了矛盾。

“我说我要去当兵,父亲说你从八岁读书到初中毕业,不继续读下去就可惜了。但我当时一心想着当兵,觉得很神气,最后还是来到了部队。”

军营生活的磨练

显然部队的生活和电影中描述的有所不同,语言上的障碍更是让他在理解部队教学内容上遇到了很大困难。

“到了部队后想法有所变化,刚开始确实训练特别苦,心里面感觉跟以前想的有点不一样。”

不过通过在部队的摔打与磨练、领导和战友们的帮助加上与生俱来的坚毅品质,尼格逐渐克服了这些困难,成为了部队军事训练的佼佼者,并且在1994年以战士的身份考入昆明陆军学院学习步兵指挥专业。三年后尼格毕业,回到了原部队历任排长、连长,几经提拔到了目前参谋的岗位上工作。

对于自己的成功,尼格谦虚地归结于部队的政策好。

“应该说部队对我们少数民族(战士)有很好的优惠政策,我们文化上可能稍微弱一些,因为有优惠政策,所以我很幸运能考上军校。”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在部队的锤炼,尼格对军人这一职业的认识,对边防的神圣职责有了更多、更深入的理解。

“后来我感到(在部队)也不是电影里那种纯粹的个人英雄,我有了在部队好好干,为边疆出点力、尽义务的想法。”

20年看变化

尼格说他当兵这20年,所在部队的生活条件可以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98年时我去一个哨所当一年排长,当时不通公路,90公里路都是步行,用马驮东西。而这这种路每年也只有7、8、9三个月能通,其余时间基本都是大雪封山,与世隔绝,条件非常非常艰苦,也没有电。”

尼格说他在那边一年后回到县城(其实西藏的县城比内地一个村庄大不了多少),就感觉像回到了“大城市”。

他告诉记者,那个哨所现在不但通了公路,而且营房全部翻新,并且还有小型水电站,生活条件有了极大的改善。

子承父业

尼格和妻子现在的家在拉萨,儿子今年上初一,也在拉萨读书。和许多家在内地的军官一样,尼格只有在每年休假的时候才能和妻儿团聚。

也许是基因的缘故吧,和他小时候一样,尼格儿子也对军人有着特别的喜爱。

“我问他你长大了想干什么,他说要像你一样考军校、当兵。他很喜欢戴我的帽子,穿上我的军装。虽然衣服挺大的,但还是喜欢穿,感觉特别神气!”尼格开心地告诉记者。

老母亲住上了新房子

尼格的父亲已经去世,73岁的老母亲和老家人一起住在那曲。尼格告诉我们,国家现在对西藏的优惠政策特别多,让他感受最深的就是近几年的农牧民安居工程。

“以前很多人没有房子,只能住帐篷。现在你要修房子,国家给你出一半的钱。那曲老家特别缺木材,盖房需要的全部都由国家提供。”

尼格说他家原来6口人住7、80平米的土坯房,晚上也没有灯。现在房子有近260平米,还是水泥砖房,铁皮屋顶,房间的各种基础设施也非常齐全。

生活条件的改善还体现在饮食和文化生活上。由于西藏交通不便、气候条件恶劣,在尼格小时候,吃一次蔬菜和水果是件非常兴奋的事情。平时吃米饭也是浇上些酱油做调味剂。现在他老家修了柏油路,交通方便多了,可以吃上直接从内地运进来的蔬菜。

“就娱乐来说,以前就是盼着晚上放电影,在乡政府院子里,自己拿个小凳子坐在那看。现在家家户户都有电视机,国家也给大家发了小型的卫星电视接收机,俗称‘锅盖’,每家送一台。” 尼格对记者说。

我得到的要比付出的多得多

尼格说他在边防干了20年,感受最深的就是边防军人对家庭的亏欠。

“家里面父母、妻子、小孩很难照顾到,有时候工作任务重了可能休假都要推迟。父母生病、妻子生小孩也很难回去。”

儿子98年出生时,尼格在偏远哨所执勤,没来得及赶回去陪伴在妻子身边。等到他回家见到儿子时,这个小家伙已经一岁了。

对于未来,尼格希望还是能够继续留在部队、留在他已工作了整整二十年的边疆。

“国家优惠政策这么多,待遇这么高,作为我来说,一个农奴的后代能在部队工作20年,当上军官,我已经很满足,组织已经给我了太多太多。我觉得跟我的付出比,得到的要的多。现在身体也还好,我还是想继续为部队为边疆做点贡献!”

来源:中国日报网(记者 侯磊 通讯员 管彬)编辑:马原


新闻热搜
 
商讯
专题
2011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
>> 详细

各地新闻
7月7日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直面时代风险考验 推进党建伟大工程——五论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始终是一个政党必须结合时代发展要求和执政实践不断回答的重大课题。”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喜庆时刻,胡锦涛同志以居安思危的强烈忧患意识,向全党发出了谆谆告诫,提出了“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时代课题。>> 详细
点击排行
  北京市住建委通报6月23日大雨险情 彻查防汛隐患
土地问责:44地方负责人29国土部门负责人被处分
 
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