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从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出发,提出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战略任务。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基础工程是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云南立足边疆民族地区实际,在推进党员干部学习、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既深化了对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认识,又积累了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经验。
一、始终坚持把理论武装作为首要任务,着力提高各级党组织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
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它从成立之时起,就把马克思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根本指导思想,并根据时代发展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先后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理论创新成果。正是在这些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的巨大成就,同时也在历史的选择和人民的选择中,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必须坚持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跟进一步,努力在深化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认识上达到新高度,在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上取得新成效,在扩大党的政治优势上取得新进展。
云南地处边疆民族地区,历来是反渗透、反破坏、反分裂的前沿。各级党组织领导发展的环境更为复杂,面临的考验更为严峻,理论武装的要求也更为迫切。针对这一实际,省委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摆在党的建设的首要位置,按照理论学习抓深化、理论研究抓精品、理论宣传抓创新的思路,努力在全省形成重视理论学习的浓厚氛围。党的十七大后,我们组织开展“十七大精神进边寨”系列活动,组建民族语小分队进村入户宣讲十七大精神;用18种少数民族语言对十七大报告进行翻译,制成VCD光盘和少数民族文字图书免费下发给民族地区的党员干部学习;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建立云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和26个社科研究基地,每年推出一批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引导党员干部准确把握党的创新理论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开展“社科专家基层行”活动,每年组织大批专家学者深入生产一线开展调查研究,举办科学发展论坛,面对面回答干部群众关心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破解发展难题;在机关干部中开展“爱读书、善读书、读好书”学习竞赛,把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列为重点学习书目,掀起学习热潮。特别是2008年以来,我们先后在全省组织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11万个基层党组织、210多万名党员干部围绕“促进科学发展、维护边疆安宁、增进民族团结、构建和谐云南”这一目标,着力解决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上的问题,推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特别是科学发展观真正成为各级党组织领导科学发展、实现富民兴滇的强大思想武器,成为全省党员干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精神支柱。2010年3月,我们与中央宣传部、中央党校联合召开“纪念艾思奇同志诞辰100周年暨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座谈会”,并以此为契机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通俗化、大众化,把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思想编成民族歌舞和通俗读本,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普及,使之成为少数民族群众听得懂、记得牢、能理解、易接受的内容。
二、始终坚持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为重点,通过建设学习型领导班子推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是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中坚力量。其学习态度、学习行动和学习成效对党员干部具有鲜明的导向作用。云南省委坚持从省委班子入手,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以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为龙头,着力打造学习型领导班子和学习型领导干部。省委改进中心组理论学习方式,每次集体学习都公开征集选题,围绕选题开展深入调研,选择典型案例进行剖析,依理说事,就事明理。近年来备受社会关注的“孟连7·19事件”、“阳宗海水体污染事件”、水电开发中的移民问题等等,都成为省委中心组理论分析的典型案例和问题。同时,省委在全省总结了200多个影响面广、代表性强的科学发展先进典型,引导各级领导干部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更好地推动云南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一些地方则根据学习主题,把中心组学习放到生产第一线,放到矛盾较多的地方,放到重大项目建设现场,边学习边解决问题,既务虚又务实,有效克服了过去理论学习中常见的学用脱节问题。
为推动各级领导干部先学一步、学深一点,从2006年12月开始,省委坚持每月举办一期“云南省领导干部时代前沿知识讲座”,邀请中央部委有关领导和国内著名专家学者,就党的重大理论、中央的重大方针政策、国际国内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阐释,并通过设置视频分会场,组织州市、县区和有条件的乡镇领导干部同步学习。目前,知识讲座已连续举办了40多期,参加学习的各级领导干部45万人次。我们积极创新学习形式,成立“云南省干部在线学习学院”,开设117门必修课和208门选修课,在线学习干部范围从往年的厅级领导干部扩大到省级单位正处级领导干部、州市和县区副处级领导干部、县市区党政班子后备干部,成为全省领导干部学习的重要平台。在省委党校、高校和省社科院建立了7个省直机关领导干部培训基地,领导干部根据自身需要自主报名参加学习,增强学习针对性。定期“充电”成为云南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云南农业大学成立云南农村干部学院,把乡村干部的学习教育提升到省级层面统筹安排,对农村学习型领导班子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隆重推出了“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优秀干部”龚曲此里、“全国模范检察官”杨竹芳、“优秀共产党员”郑垧靖等一大批党员干部先进人物,表彰了145名县(市、区)委书记、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有力地调动了广大党员干部的学习热情。
三、始终坚持加强制度建设,努力形成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长效机制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不同于以往的传统学习,更不是简单的读书看报,而是要树立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先进理念,把学习作为我们党最鲜明的特征,作为党组织活动的整体性要求,作为党员干部的重要标志。因此,必须通过制度建设,把学习贯穿于党的建设全过程,落实到党组织工作的方方面面,努力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科学化、规范化、常态化。特别是要把各级党组织在实践中创造的成功做法和有效经验用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形成党员干部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长效机制。
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云南逐步建立起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制度。一是中心组学习制度。从组织、计划、个人自学、集体研讨、专题调研、学习管理与通报七个方面,对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进行规范。中心组集体学习每季度不少于1次,每次不少于3天,中心组成员每月至少读一本理论书籍,每年集中学习请假原则上不超过1次,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每年参加集体学习的时间不少于110学时。二是调查研究制度。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每年到基层调研的时间不少于60天,一般党员干部每年撰写1—2篇调研报告。近几年来,省委班子率先垂范,每位常委每年都牵头开展2—3个重点课题调研。三是考核评价制度。通过建立学习档案,开展述学、评学、考学、督学,把党员干部的学习情况纳入领导班子目标管理体系,作为干部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甚至实行一票否决制,把学习由“软任务”变成了“硬约束”,增强了干部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四是组织协调制度。按照省委的统一部署,省委宣传部每年下发县以上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指导意见和全省在职干部理论学习安排意见,明确学习任务,安排学习专题,推荐学习书目,做好学习服务,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宣传部门牵头协调,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各级党组织积极参与的干部学习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实践表明,这些制度有效地解决了学习时紧时松、效果不佳等问题。
四、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把学习成果及时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物质力量
学习活动组织得再好,经济发展搞不上去,民生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党风政风没有实质性好转,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大量存在,就不能说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真正取得了实效。因此,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一定要紧密联系各地各部门的工作实际和党员干部的思想实际,努力把学习成果及时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维护群众切身利益的物质力量。
云南集边疆、民族、山区、贫困于一体,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任务十分繁重。党的十七大以后,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省委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不断深化省情认识,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提出把云南建设成为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强省和中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的战略目标。一方面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制定实施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七彩云南保护行动计划、优势生物产业发展计划、山区综合开发、中低产田地改造等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大力推进科技进步,优化产业结构,夯实发展基础,增强发展后劲。另一方面,引导全省党员干部把加强学习与促进发展统一起来,进一步强化“发展是第一要务、不发展就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的理念;强化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强化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的理念;强化抢抓新机遇、实现新跨越的理念。围绕“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主题,全省逐步形成了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改革创新,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理论共识和具体行动。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和自然灾害的重重困难,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各级党委、政府和干部群众积极主动,沉着应对,继续保持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繁荣、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生态良好、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的良好局面。
来源:《求是》 编辑:段若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