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日,人民网刊发文章《基层年轻干部为何留不住》,文章指出,基层年轻干部自身也要加强修养,多一分定力,少一分跟风;多一分踏实,少一分浮躁,在基层岗位上锤炼自我,勤恳工作,在服务群众中增长自己的才干,在服务群众中实现自我的价值。(人民网)
“宰相起于州郡,猛士拔于卒伍”。基层是年轻干部下基层的试金石,党中央鼓励年轻干部干部下基层是为了让他们深入群众、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群众办实事。在对体察政策得失、民生疾苦的同时,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但是,当前一些干部在现实生活中下基层却是另一番作为,搞地下工作的“接头干部”、一问三不知的“摇头干部”、随意连连称是的“点头干部”;还有身穿名牌、脚踩高跟鞋在石坎路上左摇右晃跳“田埂迪斯科”的“城里干部”;又或是满口洋枪洋调、遇到问题绕道走,当“缩头乌龟”的“糊涂干部”,他们在下基层的表现流于形式“走过场”,不仅是让群众侧目甚至反感,而且严重损坏了党员干部为人民服务的形象。
其实,在我们身边,有无数的干部扑下身子,沉下心,踏踏实实地为人民群众谋福利,为众多的年轻干部树立了榜样。焦裕禄在风沙中种下的那棵泡桐让数辈人感怀;孔繁森在青藏高原上的克己奉公百姓从未忘却;沈浩留下的七双浸满泥泞的鞋子让多少人潸然泪下;杨善洲种下的那一片墨绿永远定格在世人心中……毋庸置疑,群众喜欢的干部是可以在田间地头躬身弯腰,而不是“接头”“摇头”“点头”;是在百姓灶火边、板凳上说说家常话、贴心话,而不是古人云、洋腔调的不着边际;是贫困户昏黄灯光下的贴心问候,而不是“乌龟缩头”;是在路难走、山更陡的穷困地区的排难解忧,而不是“吃了一只又只再一只”。
所以,干部下基层要做到两点:一是要摆正好心态。态度决定工作质量和效率。要想干事就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迈开步子,沉下身子,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一线。要不图虚名,不搞形式,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力避“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二要静下心来踏踏实实的干些实事、多研究一些实际问题。要脚踏实地学会“干工作”的本领,以扎实的业务能力做为基础,主动思考,掌握“会干”的规律。在干成、干好一件件具体工作之外,掌握一个“悟”的过程,每完成一件工作,都要回头看一看,这中间有什么经验、有哪些教训,经验从何而来,教训又由何而生。把工作目标落实到“干成事”上,理清工作思路,分清轻重缓急,明确重点难点,确定突破口,抓好贯彻落实,只有这样工作才会有成效。
有群众说,干部下基层,要有进庙堂烧香一样的菩提心,要有回家看父母一样的孝敬心。只有满怀真情,放下架子,沉下身子,深入一线,才能真正的为老百姓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