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藏干部田建文:发展边疆经济 建设第二故乡
日前,记者就陕西省第六批援藏工作的援藏理念、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援建目标等采访了陕西省第六批援藏工作队领队、阿里地区行署副专员田建文。
记者:在陕西省第六批援藏干部中大力倡导“改革创新、发展边疆经济,艰苦奋斗、建设第二故乡”的援藏理念,其意义和目的是什么?
田建文:改革创新是手段,发展边疆经济是目的,要把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落到实处,援藏干部必须带头改革创新,把内地先进的理念带到边疆,用新的理念和方法思考问题,发展经济。艰苦奋斗,是精神,更是方法,建设第二故乡是目的,我们是“延安精神”的传人,“延安精神”的内涵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到了西藏,这里有“老西藏精神”。“延安精神”和“老西藏精神”都包括艰苦奋斗。对援藏干部来讲,西藏是第二故乡,西藏人民就是我们的亲人。因此,在我们的援藏生涯中,就是要用改革创新的方法,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发展好边疆经济,建设好第二故乡。
记者:陕西省第六批援藏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援建目标是什么?
田建文:指导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以干部人才援藏为“龙头”,以项目建设为支撑,以经贸合作为载体,不断加大援建力度,着力推进社会民生改善、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特色产业发展、专业人才培养,促进阿里地区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基本原则可以概括为“五个坚持”,即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坚持培育产业、民生发展,坚持机制创新、协作共建,坚持民族团结、深化交流。援建目标包括促进阿里地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公共服务能力显著提高、自我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协作共建机制更加健全等。
记者:陕西省第六批援藏工作共安排了哪些援藏项目?
田建文:2010年至2015年陕西省将累计投入援藏资金8亿余元,初步安排了社会民生、基础设施、特色产业、生态建设、智力援阿、维稳等6大工程,共71个项目。最具亮点的是特色产业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一是发展特色农牧业,二是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三是完善农牧业基础设施,四是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业,五是发展商贸物流业,六是开发优势矿产资源。发展特色产业,不仅可以为阿里人民开创出一条发展的新路子,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阿里的本地资源来谋求发展。就以开发优势矿产资源来说,阿里的矿产开发还处在相当原始的阶段,如果开发得当,就可以解决很多人的就业问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可想而知。我们更应该看到,阿里的旅游资源特别丰富,古格王朝遗址、岗仁波齐神山、玛旁雍措圣湖、札达土林等,都是中外游客特别向往的景点。随着昆莎机场的通航,有理由相信阿里的旅游业将会在短期内得到进一步发展。说到底,特色产业就是要充分利用“你无我有”这一优势,在规模上想办法,在品牌上下功夫,在质量上求突破,在销售上找路子,做好了这些,阿里的发展必将提速。(作者:李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