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文软件让藏族同胞踏上“信息天路”
新华网北京3月18日电(记者 樊曦) “瞧,运行一下这个软件,Windows的所有界面都能转为藏文。”28岁的普布旦增在电脑上双击了一下“藏文之星”的图标,电脑屏幕上的方块汉字神奇地变成了如象形的藏文文字。
普布旦增是西藏大学的一位计算机老师。几年前,他参与了一项志在提升藏区民众信息化水平,推动藏文化和藏区经济建设的藏文系列软件开发项目,“藏文之星”正是其中的一款软件。
如今,有了这款软件,普布旦增再也不用担心用藏文写电邮时,对方可能显示的是一堆乱码。有了藏文识别系统,一些藏文课件也不用再逐字敲入电脑,扫描一下就可以了。“省了不少力,学生们也可以学习到更多藏文的作品。”这位藏族小伙笑着对记者说。
由于历史、地理和经济等多种因素的制约,相对于互联网日益普及的中国内地,西藏和不少藏区的藏文软件产品和技术缺乏,再加上国外的藏文软件大多功能不全,编码标准不统一,导致藏区信息化水平仍较为落后。
“在互联网时代,没有藏文软件,藏区的人民,特别是不懂汉文的农牧民,就少了一条与世界交流的重要渠道,少了一条传播藏文化的重要渠道。”西藏大学工学院院长欧珠说。
为了推动藏文软件开发,早在2005年,中国工信部就专门安排了3300万元资金,组织13家来自内地和藏区的企事业单位开展研发工作。
经过2年多的研制,堪称“世界首套”的藏文系列软件终于面世。软件共有输入法、操作系统、办公套件、网页浏览器、出版系统等9大项,创下诸多“第一”:第一个支持Windows操作系统的藏文软件,第一个支持国产Linux操作系统的藏文软件,国际上最领先的藏文输入法等。
最重要的是,在内地和西藏的藏语文、信息技术专家的共同努力下,藏文编码字符集标准得以制定和统一,藏文和梵音藏文字符的覆盖率达99.99%。在互联网上,这种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古老语言正在迸发出更大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