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年,希望在升腾--记列麦乡教育翻天覆地大变化
1992年,在西藏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的援助下,西藏历史上第一所希望小学――隆子县希望小学(现列麦乡完全小学)在山南地区隆子县列麦乡落成,标志着希望工程在西藏正式启动。从1992年到2008年,隆子县希望小学走了16个年头,16年里,隆子县希望小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曾经的希望小学设施简陋
上世纪90年代以前,农牧区能拥有一所像样的学校成为当地群众的梦想。1992年,隆子县希望小学(现列麦乡完全小学)在众人的期盼中成立了。列麦乡的孩子们也终于结束了冬天在寺庙里上学、夏天在坝子里读书的历史,圆了几代人的梦想。“学校刚建成时,硬件、软件设施方面还都比较简陋,整个学校只有几张课桌椅,几间简陋的土坯房子就是我们的教室,更别提什么图书馆了。”列麦乡完全小学第五任校长索朗顿珠说。
“西藏缺人才,教育一定要抓上去。”2007年,时任隆子县列麦乡党委书记的仁增旺杰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了这样一句话。
硬件、软件日益完善
抓教育,首当其冲就是学校。1999年,国家启动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考虑到原来的学校离山体太近,存在不安全因素,政府出资重新选址建起了现在的学校。“刚建校时,我们的教室都是用土坯砌的,但是现在都改建成了两层楼房了。坐在宽敞的教室里,学生们学习更用心、更努力了。”索朗顿珠高兴地说,老校长仁增旺杰退休后,在国家的支持和三届校长的努力下,学校硬件设施得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座两层的教学楼、24间学生宿舍,藏书4800余册的图书馆拔地而起,崭新的桌椅板凳也被搬进了明亮的教室。
谈到学校的软件设施,索朗顿珠很自豪。“我们现有教师14名、学生172人。按照教师与学生1:23的比例,我们的师资可以算是相当丰富了。”索朗顿珠说,这14名教师大部分都是中专以上学历,其中不乏本科毕业生。很多老师是内地的,刚来时生活方式、语言都不习惯,但没有一个人想过离开,经过一段时间,他们渐渐地适应了这里的一切,师生关系特别融洽。
“在国家和自治区两级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的帮助下,我们的学生受教育的环境有了极大的改善,城市学生有的东西我们这里基本上都有。”索朗顿珠说。
教学质量发生质的飞跃
索朗顿珠告诉记者,2003年,他们学校在办学条件、入学率、师资水平等方面都达到了国家要求的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标准。“这是对我们学校的办学质量等方面的认可,对我们学校发展来讲是一个质的飞跃。”
“从2006年开始,我们学校的教学质量在全县名列前茅。去年和今年我们学校有4名学生考入了内地西藏班,而且我们学校还出了好几个大学生。”索朗顿珠说,虽然他不能清楚地记住这些孩子的名字或者是哪一届的,但自豪与满足之情显露无疑。
同时,索朗顿珠还介绍说,未建这所学校前,学生需要到县里去上学,由于离家太远,很多家长都不愿意让孩子去,导致我们这里受教育的人很少。学校建成后,入学率从刚开始的40%达到今天的95%以上。
“学校就在家门口,方便了孩子们上学,家长们的教育意识比以前也强了很多,都主动送孩子来上学。”索朗顿珠说。
下一步发展,他们准备充足
谈到下一步发展,索朗顿珠更是信心十足。“虽说现在我们学校各方面的条件都已经不错了,但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学校里还有一些孩子不能保证吃饱穿暖,所以我们计划下一步在学校发展一些诸如养鸡、养猪等副业,这样学校就可以获得一些收益,进一步完善学校设施的同时还可以给一些经济困难的学生更多的补助,而且还可以让学生们参与一下,使其得到全方位的锻炼;在硬件设施上,建一座体育场,将学校建成一个教育基地。”索朗顿珠说。
“现在国家要求集中办学,我们学校可能被并到县里的新巴完全小学,到时候4、5年级的学生就要到县里去上学了,我们这里只保留1-3年级,所以现在的一些打算暂时被搁置了。”索朗顿珠说。(记者 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