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今昔"图片展引发德国民众对西藏问题的再思考
“西藏今昔”图片展引发德国观众的兴趣和思考
7月2日,一名记者在德国柏林举行的《西藏今昔》图片展上拍摄。当天,由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驻德国大使馆联合举办的《西藏今昔》图片展在柏林中国文化中心开幕。 新华社记者 班玮 摄
“西藏今昔”图片展2日在德国柏林中国文化中心开展。一幅幅反映真实西藏的图片引发了德国观众的浓厚兴趣和对“西藏问题”真相的思考。
本次“西藏今昔”图片展由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驻德使馆和柏林中国文化中心共同主办。展览分为西藏历史、西藏封建农奴制、美丽富饶的西藏和新西藏四个部分。约100件珍贵的历史文献和图片以及大量详实的数据,全面介绍西藏地方与祖国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关系和中央政府对西藏的施政与管理,以及1959年前西藏封建农奴制的基本情况和民主改革后西藏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
本次图片展引起了德国观众的浓厚兴趣。开展当天,柏林中国文化中心的展厅里挤满了好奇的德国观众。德国联邦工业协会亚太市场负责人莱什(女)不但在每幅图片前驻足观看,而且还仔细阅读图片注解。她说:“到目前为止,我主要是通过关于西藏的电影和去过西藏旅游的朋友的讲述来了解西藏,我对西藏历史的认识实际并不多。这次能更多地了解西藏,很有意思。我认为图片展一定会很成功。”
7月2日,德国观众在柏林举行的《西藏今昔》图片展上参观。 新华社记者 班玮 摄
即将在一所德国中学任教的吉伯尔特表示,他将向自己未来的学生们讲述在图片展上的所见所闻,他说:“图片展示了过去西藏农奴的真实生活,很可怕。作为一名未来的教师,我对能了解到这些很感兴趣。我希望今后能开设一门关于这个议题的课程,向学生们讲述我的亲身见闻。”
自1959年西藏进行民主改革以来,中国中央政府在西藏全面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采取全国援藏的特殊政策、积极保护西藏优秀的传统文化、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这让西藏经济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如今,西藏地方生产总值连续7年保持12%以上的增长速度,农牧民人均现金收入连续5年超过两位数增长。绝大多数西藏群众解决了温饱,并普遍享有医疗、受教育等权利。在中国“十一五”规划期间,国家将为西藏提供758亿元的财政补助,并投资5.7亿元用于西藏重点文物保护工程。
而一段时间以来,包括德国在内的西方媒体对西藏问题的失实报道对西方民众造成了误导。德国路德维希斯菲尔德市德中友协主席格鲁什卡认为,此次图片展有助于德国民众了解真实的西藏,修正被媒体歪曲了的对西藏的认识。他说:“通过访问中国,我们发现,我们媒体报道的并不是中国的真实情况,有的甚至是谎言。这次展出的图片反应了(西藏)历史和现实的真实情况,记录了自1959年以来西藏在人民生活、教育、医疗、文化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每个观看这些图片的人,都会得出正常、积极的结论。”(记者 阎蔚)
西方的“标签”与西藏的真实
《环球》杂志:1933年,美籍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发表了长篇小说《消失的地平线》,此后,世界上多了一个叫做“香格里拉”的词汇。这本书中描绘的远离尘嚣的幻境,被不断放大和阐释,直至成为现代西方人心目中一个挥之不去的情结。
事实上,和大多数热衷“香格里拉”的西方人一样,“香格里拉”一词的创造者詹姆斯・希尔顿从来就没有到过西藏,他只是凭借着想像构筑了一个世外桃源――并且没有忘记在这里加上富饶的金矿和令人长生不老的神秘魔力。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所谓“香格里拉”,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是西方人一厢情愿为西藏贴上的标签,反映的是他们自己对“理想国度”和诺亚方舟的想像。 >>>阅读全文
两个美国人的“西藏日记”[视频]
你我不再遥远――记澳大利亚南澳州"西藏今昔"图片展
旧西藏图片让荷兰观众感到震惊
加拿大蒙特利尔举办“西藏今昔”图片展
“我仿佛去了一次西藏”--西藏今昔图片展韩国开幕
德国老医生孤独讲述西藏史
纪念西藏民主改革50周年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