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和水电绿了“世界屋脊之屋脊”
[提要] 狮泉河镇是有“世界屋脊之屋脊”之称的西藏阿里地区的首府。阿里地区行署曾先后三次下发文件,分别禁止在县城周围50公里、10公里、5公里范围内采挖灌木丛,由于没有替代能源,最后都成了空头文件。
新华网西藏阿里5月10日电(记者陈寂、李鹏)狮泉河镇是有“世界屋脊之屋脊”之称的西藏阿里地区的首府。昔日狮泉河红柳林几乎绝迹,成为荒漠戈壁,如今大地披绿、山川秀美。
据介绍,上世纪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是狮泉河镇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时期。由于燃料严重匮乏,人们砍伐盆地内生长的红柳作为薪柴。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狮泉河红柳林几乎绝迹,变成了荒漠戈壁。
阿里地区林业局局长尼玛平措说:“红柳林灭绝之后,风沙不分四季,一年刮到头,不用说沙子,连石头都横着飞!”
“干部职工每年休假回来,第一件事情不是去打水洗漱,而是到周围邻居家借铁锹,因为风沙把家门堵了,必须先清理门口的积沙。”尼玛平措笑着回忆那段往事。
阿里地区行署曾先后三次下发文件,分别禁止在县城周围50公里、10公里、5公里范围内采挖灌木丛,由于没有替代能源,最后都成了空头文件。
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末,随着太阳能和水电进入阿里,能源选择也多样化,阿里人开始意识到生态环境对于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性。尼玛平措说:“当年的砍伐是为了生存而迫不得已,后来大面积防沙治沙、建设生态林和生态保护屏障则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从2002年到现在的近10年间,西藏阿里地区共植树217万棵,累计植树造林2万多亩,封山育林100多万亩。“治沙效果非常明显,风沙变少了。狮泉河镇所在的噶尔县十年来已经没再清理过沙子。”尼玛平措说。
据阿里林业局介绍,狮泉河盆地的防沙治沙技术目前已在青藏高原多个地区推广应用。
新闻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