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图书馆馆长、省文化资源建设服务中心主任王筱雯向记者介绍情况
记者们在采访中
对不少农民来说,上网查资料、找销路并不是一件十分方便的事,现在,辽宁的农民不用出家门就能“上网”查种植技术、卖粮食,给辽宁的农民带来方便的这个“网”就是“辽宁模式”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6月4日,2012全国重点网络媒体辽宁行的记者来到辽宁省图书馆,采访了辽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辽宁省图书馆馆长、省文化资源建设服务中心主任王筱雯两年多来一直负责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以前农民面临的问题是看资料难、看电影难、看戏难、找市场难。而这个工程是公共服务均等性与便利性的最好体现,真正为广大农民朋友解决了这些难题。”王筱雯总结到。
2008年10月开始,辽宁省在全省范围探索实施了文化共享工程建设的“广电模式”,用已经覆盖全省98%以上地区的广播电视村村通网络,传输共享工程的信息资源,实现了文化信息资源的“进村入户”。普通农户只要在家中就可以直接通过免费发放的机顶盒,点播收看通过有线网络接送到机顶盒硬盘内的信息服务。
“我们当时考虑,能不能利用现有的广播电视村村通网络推进共享工程,而不必另外铺设互联网,不必在村里建放设备的房子,能省一大笔钱不说,见效还快。你知道,辽宁这地儿一到冬天非常冷,如果屋里没有取暖设备,谁会专门到村活动室里看什么共享工程?只有放到老百姓家里,人家才会去看。” 王筱雯说。
这个思路,将共享工程在辽宁的普及整整提前了3年。辽宁广播电视村村通的覆盖率超过98%,借助这张庞大网络,文化共享工程进展神速,仅用一年时间,全省已推广使用到1.1万个行政村、6万个自然村(屯)、100万户农村家庭,而投入仅5000万元。
辽宁省文化共享工程平台共设置了包括金农热线、供求信息、科普之窗、教学园地、文化艺术、阳光政务、电影欣赏等11个一级栏目、43个二级栏目,视频资源总量达到6209小时。
与国内其他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推进方式相比,辽宁这种送文化的方式花费少、见效快、覆盖面广、后续维护简便,深受农民欢迎。到目前为止,辽宁依托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及农村计划生育中心户、农业科技协会组织,共设立了6万多个服务点,有226万农户因此受益。
现在,学科技难、获取信息难、找市场难、看电影难,这些困扰农民多年的问题,在辽宁广大农村俨然已成为“过去时”。广大农民群众对此反响热烈,给予了极高评价。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成为了实实在在的民心工程。
来源:东北新闻网 编辑:许银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