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帕米尔高原考古发现神秘墓葬 婴幼儿墓占四成

2013-01-31 09:01:00 来源:新华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免费订阅30天China Daily双语新闻手机报: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至106580009009

考古人员在我国最西端的帕米尔高原上进行抢救性发掘时,发现了与中原地区汉文化相似的墓葬形式,而发掘的百余座唐代古墓中婴幼儿墓竟占到四成以上。这让人们对这里埋藏的秘密十分好奇。

2012年6月至8月,在新疆文物局的组织协调下,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对位于帕米尔高原上正在进行的阿尔塔什水利枢纽工程将淹没的片区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意外地发现了一处位于半山崖上的古墓群。

2013年1月25日,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外公布“2012年度新疆考古成果”中这项发掘令人瞩目。

新发现的古墓群被命名为“克孜勒加依墓地”,位于高出河床约20米的断崖之上。在约1500平方米的坡面上考古人员一共清理发掘了102座古墓葬,成为当地历史上发掘墓葬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一次考古。

“克孜勒加依墓地”的坟冢多是依山势沿逆时针方向分层排列,墓葬密度极高。让考古人员大感意外的是,在清理的百余座古墓中竟有大量婴幼儿遗骸。据最终的统计数据,包括婴幼儿在内的未成年干尸的个体数量约占全部干尸总量的四成,其中一具女性干尸的腹部尚有一个未出生的胎儿遗骸。

引起考古人员兴趣的还有这百余座古墓中复杂多样的木质棺椁,其中又以做工考究、四直腿箱式木棺居多,一些带转轴的关扇式棺盖工艺复杂,特色鲜明。另一种是由整段原木掏空、两端装有挡板的桶形棺、半桶形棺等。

“带转轴的关扇式棺盖说明这些墓主人已经掌握了先进的木器加工工艺。”负责现场清理挖掘的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人员艾涛认为,木棺的加工工艺足以反映出当时工艺水平。

一些木棺上还裹着毛毡。这让研究人员联想起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里著名的尼雅古城,那里也出土了大量裹着毛毡的棺椁。“这应是文化由东向西传播影响的痕迹。”艾涛说。

研究人员发现,与之直线距离约40公里的喀什地区莎车县喀群乡也曾出土一批唐代彩棺,其结构也是关扇式木棺,两者在形制上几乎完全相同。考古人员综合推断,这处神秘墓地形成年代大致为唐代,墓主人生活在距今约1300年前。

与新疆其他墓葬随葬器物不同的是,这处位于悬崖之上的古墓群出土了大量保存完好的葫芦,这些葫芦有的放置于棺外,有的放置于棺内,其中大多数都有切割、钻孔等加工痕迹,有的葫芦上还系着绳索,个别还保留有修补的痕迹,可见使用十分频繁。考古人员表示,这一独特的葬俗在新疆其他地方绝无仅有。

此外,这处悬崖墓地还出土了少量的陶器、木器、铜器、铁器、石器及毛毡、棉与丝制品等,出土服饰则包括短上衣、灯笼裤、袷袢、毡靴等,与丝绸之路南道上古墓出土的服饰较为接近。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位于我国最西端,自古就是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于志勇认为,这处古墓遗址的木棺形制、毛毡包裹的葬法与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的若羌县楼兰遗址、尉犁县营盘遗址、民丰县尼雅遗址、莎车县喀群墓地等处的墓葬相似之处颇多。“这说明中原汉地文化,由东向西的传播影响十分深远。”

编辑: 许银娟 标签: 考古人员 婴幼儿 帕米尔高原 墓主人 出土
 
 
 

精彩热图

 
 

焦点图片

南京:安徽男子就医途中 厕所内莫名猝死

格兰仕2000名工人打砸工厂 特警进厂戒备

西双版纳:万人泼水喜迎傣历新年 欢腾场面蔚为壮观

奶茶妹妹与大19岁京东老总最新恩爱照

精彩热图

西安一公交司机和货运司机当街厮打 乘客无语了

中央巡视组海南接访点 群众排队来访[组图]

图片故事:90后入殓师只为留下永恒美丽

南京“弃婴岛”三夜蹲守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