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文化遗产福建永定客家土楼里,活跃着一群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导游”。他们孜孜不倦地讲解自己熟悉、挚爱的土楼,乐在其中,感染了游客,也装饰了土楼的风景。
“我们这里有186名讲解员,90%都是当地村民。”福建省客家土楼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游海波说,“他们热爱这里的每一寸土地,满含着感情将土楼介绍给每一位游客。”
带着客家人特有的斗笠,操着浓浓客家口音的普通话,35岁的江云招已经在拥有“土楼王子”振成楼的洪坑客家土楼民俗文化村里做了近4年的讲解员。“旺季时每天要接待六、七批游客,黄金周更是从早忙到晚,虽然很累,但想到能给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们介绍自己的‘家’,觉得很开心,很骄傲。我热爱我的工作。”
2008年初,听说客家土楼要在当地招聘讲解员,江云招立即辞掉了自己在一所中学的工作,前来应聘。虽然经过一番训练后才上岗,江云招身上仍然带着那份与生俱来的乡土气息。同年,江云招的丈夫江武生在家乡办了“客家土味馆”,用当地的风味招待五湖四海的客人。“刚办的时候只能接待300多人,1年后扩大到500多人,现在可同时接待1000人。”
然而,不论丈夫的生意如何红火,江云招依然从事讲解员工作。她说,2008年福建土楼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后,政府投入巨资保护利用土楼,基础设施大为改观,土楼游客年年猛增,振成楼、承启楼等著名土楼不仅限制游客登楼,甚至还不得不开始限制进楼人数。
“我会告诉游客,我们客家人对土楼的保护意识很强,我们的村规民约里,都明确写着要保持土楼原貌,维护生态环境,我们也会将这些保护意识传递给每一个游客,让大家共同保护文化遗产。” 江云招说。
离洪坑土楼群不远的是拥有“土楼王”承启楼的高北土楼群,33岁的江秀玲已在这里做了三年讲解员。“当时我和丈夫正在厦门打工,听说家乡要招讲解员,就赶回来应聘。” 江秀玲说,“在家里做讲解员没有房租等费用,而且可以照顾到老人和孩子。”
江秀玲回乡后,丈夫也回乡在土楼里开了一家店,卖当地客家特色产品,一家人在土楼里生活,其乐融融。
在永定客家土楼里,最早的“土导游”林日耕大名鼎鼎。作为振成楼楼主之一,“阿耕”在自己家里当“导游”,向海内外游客演绎土楼传奇。只有小学文化的他还将自己的解说词和介绍自己的文章整理成册,出版了《阿耕与土楼》一书,颇受游客青睐。
“开始想到让当地农民做讲解员,主要是想解决土楼和周边居民的就业增收难题,经过严格的培训后,发现这些‘土导游’具有独到之处。”游海波说,如今“土导游”已成为客家土楼的亮丽风景线。
据永定县旅游局介绍,去年客家土楼景区接待游客221.5万人次,比2009年增长4.3倍;景区村民人均从旅游业增收3000元以上,纯收入约万元,比全县农民人均收入水平高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