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春暖花开
父母告诉儿子:我们做好后盾让他们安心工作
位于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半山腰的渔子溪村,千余名遇难者长眠于此。遇难者分三排安葬在公墓里。
背后,是一座座亘古不变的大山;面前,是一幢幢拔地而起的新楼。
昨天中午,孙开福和董桃秀两位老人,又来到儿子的墓前,就像生前一样,向儿子聊起生活的点点滴滴。
一种怀念
我儿子就应该在这
孙建军是两位老人的第二个儿子,生前是映秀小学的一名语文老师,遇难时才36岁。
2009年清明,震后的第一个清明节,全家人来到公墓。“当时的公墓还没有如今的碎石子路,一片泥巴地和土包,还很少有墓
碑。冥冥之中仿佛听到儿子的召唤一样”,二老眼神一对,然后流下泪来。虽然无法确定儿子具体的下葬地点,但是他们坚信自己的感觉,“我有感应,儿子就应该埋在这。”
2009年6月,他们决定把儿子的墓碑立在此处,每年春节和清明都来祭扫。
两份希望
孙子考上大学儿媳幸福
2010年,两位老人带着全家又一同前来。路越来越平整。虽然地震过去了快三年,可他们心中对儿子的思念却没有减少。但同时,他们也意识到,必须向前看。
“我们原本11个人的大家庭,虽然走了一个,我们却更加团结,现在我们一起住在都江堰的大儿子家。”在渐渐抹去伤痛的同时,二老希望能够做好儿子们的后盾,让他们能够安心工作。特别是对于二儿子的媳妇和儿子,他们给予着更特别的照顾。
“我很开明的,儿媳妇还年轻,我们都劝她能够再找一个,我也希望她能够找到一个对她好,对我孙子好的男人,继续自己的生活。”2008年4月20号,孙建军刚刚交了钱,在都江堰买了房子,可是没想到遇到了地震。“现在房子已经装修好了,我们留给二儿媳,不论怎样,都希望她能够快乐和幸福。”
对于孙子,老人希望他能考上个好的大学,同时能够“像他爸爸一样勇敢”。她告诉记者,地震时,孙子是拉着同学从教室跳下来才幸免于难。
三重自豪
三个儿子都是好样的
此次前来,他们意外地发现公墓的路已经从泥巴路变成了石子路,旁边的地震博物馆也已基本建成。望着山下美丽的新城,董桃秀念道:“儿子,你在这儿可以看到我们映秀的变化,会越来越好的。”
老人不仅对二儿子感到自豪,说起其他两个儿子,她也只有一句话:“他们都是好样的!”
老人的大儿子跟她姓,叫董敬宇,地震时正在从映秀前往都江堰的路上,一地震他就跳下车,徒手翻越已经震垮的山体。13号,他到达映秀。他在灾区一待就是20多天,利用自己对地形的了解,帮助救援。
老人的三儿子孙浩,刚听说地震,就立刻将本来买房的钱,租了两辆挖掘机,一辆装载机,前往水磨镇,参与救援。
“儿子,家乡会越来越好,我们也会好好地活着。”董桃秀向着儿子的方向,告别着。
华西都市报记者 陆阳阳
青川废墟新生
卖花男
娶新媳妇盖新房买新车
在“5·12”汶川大地震中,何先通共失去了12名亲人。但灾难并没有将这名坚强的川北汉子打倒,他早已重新站立起来,组建了新的家庭,开始了幸福的新生活。
平均一天收入约100元
昨日一大早,华西都市报记者驱车赶到青川县红光乡东河口村,在“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的游客服务店里,再次见到了在大地震中失去多名亲人的何先通。
“你好!你今年这么早就来了,这儿路途遥远辛苦了!”昨日中午12点多,记者将疲劳奔波3个多小时的车刚刚停进公园停车场,正在锁车门时就被近1年没有见过面的何先通认了出来。
“快过来坐!”随后,何先通的妻子卿广玲从游客服务店里走出来热情的招呼。
“虽然清明节还要几天才到,但近几天来这儿的人比平时多了起来。”闲谈中,何先通夫妇向记者介绍了他们家的新变化。
何先通和妻子卿广玲2009年7月重组了新家庭。2010年春节前他们搬进了建好的新家,购买了数千元的新家具。去年冬天,何先通发现不少游客来地震遗址公园后,由于过往的班车很少出行很不方便,便按揭了一辆东风雪铁龙小轿车,为没有带车的游客提供方便。
“现在平均一天收入大约100元,一个月下来,除开1500元的车子按揭费,仅够我们两口子和两个在成都读书的娃儿的生活费。”何先通说,目前日子虽然过得不是很宽裕,但是很幸福,很有希望!“我儿子今年大四了,下半年就可以工作了,以后日子会越来越轻松了!”
废墟上卖菊花守来爱情
何先通,世代居住在青川红光乡东河口村三元坝社。“5·12”汶川大地震前,他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妻子张发英温柔贤惠,儿子何元凯大学在读,平常自己在山西铁矿打工,月入数千元。家有电冰箱、空调等电器,日子红红火火。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来袭,充满川北风情的东河口村消失了,4个组184户房屋和村民、过往行人、东河口小学师生等共计780余人被掩埋在100多米深的地下。妻子、孩子、母亲、弟弟……很多家庭都变得支离破碎。
等何先通赶回家的时候,除开在成都上学的儿子,在这次地震中何先通共失去了12名亲人。但是,灾难并没有将这名坚强的川北汉子打倒。望着被埋在脚下的曾经的家。他说:我哪也不去,这就是我的家。
“古有守孝三年的说法,希望自己也能守孝三年,为了那段刻苦铭心的记忆……”自青川县红光乡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落成起,何先通便成了那里唯一的卖花人,他每天都要给死去的妻子张发英送一束菊花,还要把周围打扫得干干净净。因为这一长年坚持、让人落泪的真情之举,何先通被媒体誉为“菊花男”,他的故事感动了很多人,也感动了一位叫卿广玲的姑娘。
“在买花时听老何讲述着他和东河口的故事,发现他是个坚强、痴情的男人后,才临时决定留下来和他一起守望着这里,能把一件事情坚持做下去很不容易。”忙于打理游客服务店的卿广玲称,就这样,这里每天都有她和老何一起劳作的身影。
最大心愿:儿子好好读书
“快两年了,在政府的帮助下我在这附近建起了新房,目前生活来源主要是靠开车接送客人和儿子从成都批发来的菊花,一支花能有1元左右的利润,现在只希望儿子能够顺利完成学业,好好地活着。”何先通将后半生的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现在最大的心愿是儿子能够好好读书。
对于未来,何先通常常充满信心地对人说:“我在废墟上守望出新生活,生活会越来越好的!我要用幸福来告慰逝去的亲人们!”
临走时,记者提出为何先通、卿广玲夫妇合影留念。
“等一下!”卿广玲上前正准备挽何先通的右手时,却发现何先通的衣领上有几根头发,便仔细地帮何先通清理掉,然后用手拍了拍老何的肩膀。记者发现,何先通的眼里幸福的湿润起来。
20对
2009年4月26日,北川20对震后重组家庭的新人携手走上了红地毯。
1例
2009年12月18日,地震灾区首例灾后再生育试管婴儿诞生。
586个
到去年5月12日,绵阳市已有586个丧子家庭实现了再生育一个孩子的愿望。
来源:华西都市报 编辑:邓京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