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经济|社会|热图|专题|节会|人事变动|地方企业|文化 •  旅游|
  各地: 安徽 北京 重庆 大连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辽宁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深圳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中国在线>专题>汶川地震三周年>身边奇迹
大写在废墟上的生命奇迹
2011-04-22 19:43:14      来源: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按钮

大写在废墟上的生命奇迹

——四川抗震救灾拯救生命全记录

●这是一场空前的灾难:在3倍于唐山大地震的重灾区面积内,共有10多万人被埋废墟之下,300多万伤病员需救治,上千万人需要安置。

●这是一个以人为本的中国:截至8月6日12时,解放军、武警部队共出动13万兵力,各地各级卫生部门共出动13余万医疗救护人员,投入抗震救灾资金640多亿元。其中地震发生后前3天投入的兵力就超过10万人。截止5月19日14点28分,救援队伍已经到达全省所有3669个受灾村。

●这是抗击自然灾害史上的一大奇迹:截至5月22日,从废墟中解救出来的人数达83988人。即便是在国际上公认的72小时黄金救援时间之后,也有数百名被掩埋的群众从废墟中获救,其中超过100小时而奇迹般生还的至少有240人。截至8月7日12时,共救治伤病员3591931人次,在多达10000多人的转移过程中,没有一个病员死亡。

●历史是人书写的,创造奇迹是为了人,创造奇迹的也是人。

●我们为什么能创造奇迹?靠的是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靠的是“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

2008年8月8日晚,迈着29个闪亮的脚印,北京奥运会拉开大幕。

全世界都看到了,在引领中国代表团入场的巨人姚明身边,有一个小孩——来自震中汶川的9岁小英雄林浩。尽管头上还有伤疤,但小小的头颅始终高昂着。

这一刻,姚明是明星,林浩同样是明星;这一刻,灾区人民与世界同在,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与奥林匹克精神同行。

同一刻,在距北京千里之外的汶川大地震重灾区理县古尔沟村,四川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省“5·12”抗震救灾指挥部指挥长刘奇葆,和灾区群众一起通过电视荧屏关注着发生在“鸟巢”的这一刻。这一刻的林浩是如此高大——小小“汶川娃”的背后站着千千万万不屈的灾区人民。

见证感动全世界的“这一刻”,我们更加无法忘记灾难发生后的“每时每刻”。

从地震发生的瞬间到 “黄金救援72小时”结束,再到震后10天废墟下的生命之火趋于熄灭,我们对生命的拯救直到今天都不曾停止。

除了83988名同胞从废墟上获救,还有数百万受伤群众得到医治和转移,上千万群众得到安置。这是人类抗击自然灾难历史上的一大奇迹。

72小时!解放军、武警、公安消防、医护人员、志愿者共赴国难,目标只有一个:救人

2008年5月12日14点28分,一个黑色瞬间:数万生命戛然而止的同时,还有数万人被埋废墟之下。经验告诉我们,这是最危险的时刻,也是最佳救援时机:3天之后废墟下的人们将很难再坚持下去。

与死神的生命争夺战就此打响,抢救生命成为“国家行动”。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第一时间作出重要指示;震后仅4个小时,共和国总理的专机就已抵达成都。

空前的灾难,空前地考验四川的中国共产党人的执政理念和执政能力。

地震发生后半小时,人们开始撤离震区。一辆越野车却逆着避难的车流人潮,朝震中汶川方向疾驰而去,车内,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奇葆及时果断地作出抗震救灾的7条指示,对最紧迫的事项作了部署。省委副书记、省长蒋巨峰在震后十几分钟即赶到省地震局了解灾情,随后乘直升机赶赴汶川。

省“5·12”抗震救灾指挥部当天在都江堰成立,刘奇葆任指挥长。省领导分3批行动:一批分赴6大重灾区;一批赶到设在都江堰的前线指挥部;一批坐镇成都指挥。当晚,刘奇葆向温家宝总理汇报了灾情,并按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会议精神部署抗震救灾工作。

我们赢得了宝贵的第一时间。

第二天,刘奇葆向全省发表动员讲话。他说:“当前,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就是要以最快的速度、最大的力度,不惜一切代价救人。”

与时间赛跑,省委、省政府、省“5·12”抗震救灾指挥部的指令一个接一个,救人、安置……每一个关键环节,都前瞻研究、及时部署、有序推进。

救人!到灾情最重的地方去,到困难最大的地方去。地震后,刘奇葆作出的第一条指示,就是灾区各级党政干部要在抗灾第一线组织党员干部群众进行抢险救援。全省各级党委、政府积极响应,迅速行动。在成都,党政主要领导在震后第一时间奔赴都江堰;14日凌晨1点30分,他们又在黑夜中进入被断桥阻隔的彭州市龙门山镇。在绵阳,市委领导震后立即决定,全市50岁以下干部立即赴现场救人,全市所有建筑工地停工,所有大型机具赶赴灾区抢修公路。在德阳,震后第一时间,6位市委常委、3位副市长被分别派到绵竹、什邡,所有市县两级机关干部、11万多名党员都到第一线。在阿坝,在家州级干部徒步向震中挺进。在广元、在雅安,领导干部第一时间奔赴重灾区。

无论是人员搜救、信息传递,还是物资运送,与救人相关的工作都优先施行。

同一时刻,人民军队在紧急行动:

震后4分钟,成都军区司令员李世明口授第一道军区通令:部队立即就近展开救援。8字上报中央军委:报告,军队已在行动;

震后10分钟:成都军区成立抗震救灾联合指挥部,受命担负统一指挥调度震区三军部队的重任——3级指挥机构、5大责任片区,极重灾区军警比例达1平方公里67人;

空降兵15勇士从4999米高空空降茂县,20个小时徒步急行军90公里抵达汶川……空、陆、水三路突进,徒步强行突破。震后数日,四川地震灾区抗震救灾的解放军、武警官兵及公安人员已达13万人……

每逢灾难降临,总有一种颜色最耀眼。10万医务人员在废墟上演绎生命接力……

活跃在废墟上的一支重要力量叫志愿者。震后5小时,成都人陈岩甩下客户独赴灾区,5天5夜从废墟里救出20多个孩子;震后当晚,1000多辆成都的士自发冲向都江堰;震后36小时,江苏企业家陈光标带60台大型工程机械赶到灾区……这支队伍达10万之众。

政府、军队、民间……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截至15日下午3点,仅从废墟中就解救出13465人。

整个世界为此鼓掌:“中国人民的坚强感动了世界,世界发现了一个在危难时刻闪耀着人性光辉的真实中国。”一家国外媒体如此评价。

“黄金救援72小时”过后,也决不抛弃不放弃。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尽百倍努力

5月16日下午3点,都江堰市蒲阳路8号都江堰五金公司家属区。市民张小平已在废墟下整整度过88小时。他还活着。

之前3天,救援一直在持续。一次次失败过后,仍没放弃。到17日深夜11点36分,张小平终于活着出来了!

前后8支队伍,总共1000人参与营救,历时5天,这么大的代价,值得么?“生命无价,不抢救,只有死,抢救,可能活。”参与救援的重庆市消防总队总队长王沁林如此回答。他的回答就是这个国家对生命的态度、对人民的回答。

营救张小平的过程是黄金救援72小时过后也不抛弃不放弃一个缩影。

5月16日,抗震救灾进入最关键的时刻。国际公认的黄金救援72小时的时间已过,下一步,该怎么办?

就在这个最危急的时刻。胡锦涛总书记来到四川灾区,他在专机上强调:虽然已过黄金救援时间,但挽救生命仍是“当务之急”、“重中之重”。    “一线希望,百倍努力。”这是全中国的声音。

5月17日,就在张小平被救出的当天,早晨7时许,随着一声紧急集合令,正在北川县执行搜救任务的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的队员们列队出发。“必须抓住每一秒钟,哪怕万分之一的可能,也决不放弃!”队长王洪国作动员。

也就在同一天,解放军出动的飞机架次、运输吨位、空投机降物资和运送伤员创地震发生以来之最,同时创我军航空兵史之最。时间在无情流逝,生的希望在减少,但面对逐步减少的希望,我们却投以更大的力量、更快的速度。

一减一增的背后,是我们对生命的态度。104小时、106小时、123小时、216小时……奇迹一个接一个创造,即便是100小时后,依然有超过240人从废墟中生还。

5月19日,全国哀悼日第一天。刘奇葆等省领导来到都江堰市幸福社区荷花市场。这个社区有188人在地震中遇难,搜救人员仍在废墟中寻找。为遇难者默哀3分钟后,省“5·12”抗震救灾指挥部领导叮嘱再三:“救援工作要细致,对仪器显示无生命体征的地方也要全力搜索,不放弃一丝希望。”

一次次握手,一句句叮咛,显示的仍然是对生命的尊重。

由于道路中断,大地震发生5天后,在北川、汶川等重灾区仍然有405个村寨与外界隔绝。“在救援队伍进入所有乡镇的基础上,尽快进入所有村庄,排查每一处倒塌房屋,竭尽全力搜救被困群众。”18日,总书记在重灾区什邡下达命令。

19日,10万子弟兵在14:28前到达全省所有3669个受灾村。3天哀悼日,救援队伍共从废墟中解救出29986人。

10天后,废墟下的生命之火逐渐熄灭,而另一场拯救生命的战斗正紧张进行:万名重伤员被分别转运到20个省(市、区)接受救治,被称为 “非战状态下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转运之一”

5月22日83988、24日83988、25日83988……从5月22日起,从废墟中解救出来的人数就再也没有变化过。

所有人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当废墟关上生命的大门,另一场争夺生命的接力战一分一秒也没有停歇。

震后第4天,绵阳收治伤员数超过8万人,全市病床总量却只有14386张。成都、德阳、广元等地收治伤员亦远远超过病床数。病床告急!医疗器械告急!医护力量告急!

5月17日下午,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会议发令:要全力开展有序、有效的救治,保护伤员生命安全;统筹周边省、市医疗资源,适度分流、转运、收治受伤群众。

转运时间只有13天!一场以灾区为中心点、在全国20个省(市、区)间画圆的伤员转运大会战紧急打响。

中国力量再度迸发:8位将军级医疗专家领衔会诊,5000个床位等候,重庆准备好了!“一对一”救治,“一对一”陪护,云南准备好了!山东、浙江、广西、湖北……“我们都是中华民族一分子”的共同心声,又一次道出这个民族历尽磨难而弥坚的生命宣言。

那晚无人入睡。铁道部17日晚通宵开会。100辆列车急调入川,开行中国铁道史上第一组“救”字头专列;改造车厢:吊中铺、设挂钩,将空调车窗取下,拆装速度在一夜之间从100分钟压缩到4分钟,伤员到车厢的时间从18分钟压缩至1分钟。铁路工人以“身”试床,确保伤员没有痛苦。从19日至31日,21列“救”字头专列紧急转运5011位伤员到全国14个省市,一个个“生命之窗”里留下许多感人的瞬间。

那晚彻夜不眠。波音757客机、世界最大直升机米—26、空客A321等当夜即被改装,中国民航首度实施整机客舱安置医疗担架技术。调集国内最先进的3台大型升降平台车,安装固定担架的绳索,增加挂放吊瓶的金属挂钩……细节紧扣减少伤员痛苦,人文关怀贯穿每个环节。5月20日15时36分,第一班转运飞机升空,36名伤员从成都飞往广州。13天里,国航、东航、川航等5家航空公司共执行99班包机,分别将3482名重伤员空运出川治疗。

另外1555名重伤员,从5月18日起由来自全国各地的救护车转运各地。

至5月31日,10048位重伤员被全部转送到20个省(市、区)的375家三级医院,接受高规格、高水平的治疗。

如此大规模的转运,创下没有一个病员死亡或病情加重的奇迹。卫生部新闻发言人解剖奇迹:把飞机、火车、救护车变成安全的流动医院。

用力量传递力量,用温暖给温暖加温。灾难面前,中华民族结成坚强紧密的生命共同体。这种精神与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相结合,迸发出更加强劲的力量。这是我国危重症抢救史上一笔宝贵的财富,是全国大协作的伟大成果。

北川县曲山镇井夹山村“人瑞”杜银珍笑了。6月2日,她在重庆市第二人民医院度过百岁生日——所有闻讯赶来的人都像她的子孙,给“灾区第一高龄伤员”送上新生活的祝福。

同一天,远在上海的93岁伤员蒋良芳笑了。接骨手术获得成功,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九医院所有医护人员向她表示祝贺。

6月17日,卫生部部长陈竺指出,灾区大规模的应急医疗救治工作基本结束。抗震救灾医疗救治和卫生防疫工作取得重大阶段性胜利。

6月中旬起,康复伤员陆续返川。

留在他们心底的温暖,写成大大的“人”字——以人为本的生命奇迹,大写在民族的史册!

来源: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编辑:邓京荆


新闻热搜
 
商讯
专题
建党90周年专题
建党90周年专题>> 详细

各地新闻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兼秘书长李建国,全国政协副主席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以及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中华全国总工会原主席倪志福出席大会。>> 详细
点击排行
  北京"民告官"首次变简单 今后多官司适用简易程序
国家药监局:自制底料饮料须公示添加剂
 
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