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地基被抬高3米的“最牛教学楼”。
学生们在新建的白鹿镇中心小学教室里认真做作业。
4月21日,雨后初霁。记者从彭州市出发,沿彭白公路到了灾后新修的通济大桥,过桥后右转,沿乡村公路行驶40分钟左右就到了龙门山下的白鹿镇。
新修的白鹿镇中心小学就在路边,欧式风格的建筑、走廊里,回荡着学生们的读书声。1.5公里外的山坡下,被誉为汶川特大地震中“最牛教学楼”的原教学楼房还立在那里,讲述着地震中1046名学生成功脱险无一伤亡的奇迹。
当年“最牛教学楼”的学生
今年有一拨将参加高考
白鹿镇中心小学校长李忠的办公室里,“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的牌匾挂在醒目的位置。4月21日上午,记者走进办公室的时候,李忠正在修改学校“五四”青年节活动策划,在老教学楼前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其中第一个活动。
“2009年秋季开学搬入新学校后,我们就在考虑把老校区作为我们的教育基地。”李忠介绍,地震中,原来白鹿镇九年制学校的三层教学楼被抬高3米,主体建筑竟然没有受到破坏,被称为地震中的“最牛教学楼”。而在老师带领下,初中部和小学部的1046名学生成功从教学楼中撤离,更被称为奇迹。“一年多后,学生们逐渐从地震阴影中走了出来,老教学楼不再是恐怖场景的再现,而是学生们学习地震避险、感恩全国救援的场所。”
记者来到这座“最牛教学楼”前,教学楼周边正在进行建筑施工,一座地震纪念馆将在“5·12”地震三周年后建成开放。“当时我就是在3楼的最后面一间教室给九年级的学生上语文课。”教导主任郭强指着教学楼说,“那批孩子今年将参加高考,过年期间还到家里来看我呢。”郭强介绍,那个班有46名学生,由于在3楼离楼梯最远的教室,他和这群学生当时是最后撤离教学楼的。
如今的住校生食宿免费
一心要做“最牛的自己”
上午11时,课间休息。走进六年级(2)班的教室,唐滔还在看着作业本上的一道数学题。“还有两个月就要参加升初中考试了,我要更努力些。”白鹿镇中心小学共有365名学生,其中有15名住校生,唐滔是住校生之一。14岁的他家住在离学校较远的塘坝村,只在周末放假时回家。
“学校对我们住校生特别照顾,住宿、伙食都不用自己出钱,我能做的就是好好学习,回报大家的关爱。”唐滔说,住宿用品也是学校统一发的,不用自己从家里带。
在老师和同学眼中,唐滔的变化非常大。教导主任郭强介绍,在大家的关心下,唐滔从地震的阴影中走了出来。
“看,这是我的目标。”唐滔打开他的文具盒,上面贴着一张自己写的纸条——考进彭州最好的初中,他还用红色的水彩笔画了一个“笑脸”的图样。
在班级后面的黑板报上,用红色粉笔写着一行大大的字:做最牛的自己!“这是我想出来的,我们是最牛教学楼里出来的,当然要做最牛的自己。”唐滔说完笑了,目光中满是坚强。
操场上还有一群女生在跳绳,其中有12岁的法语小老师刘渝婧。“我只会讲最基本的问候语,不是老师。”刘渝婧害羞地解释。原来,地震后,热心公益的法国退休女教师美莎来到彭州白鹿镇,刘渝婧是她资助的学生之一。此后,美莎每年都要到灾区看看帮助过的孩子。“上个月,美莎阿姨来学校时教给我们简单的法语,我也正在学习中。”刘渝婧说,她的理想是当一名法语翻译,为中法友好做贡献。
【小资料】
白鹿镇中心小学前身是白鹿镇九年制学校,分小学部和初中部,地震前共有学生1046名。地震发生时,一条地震断裂带刚好从学校校区内穿过,一栋新建教学楼被整体抬高近3米,楼体依然屹立不倒;而距其仅10余米远的教师宿舍完全垮塌。这栋会“长高”的教学楼被当地人称作是汶川特大地震中的“最牛教学楼”,震后每天有近百游客来参观。
地震后,学校搬入板房中继续开课。2009年5月,新的白鹿镇中心小学开始建设,当年9月建成交付使用。新学校抗震级别为8级设防,占地面积19.8亩,建筑面积5200多平方米,是彭州配套设施最齐全的小学之一。因初中部并入通济镇中学,白鹿镇九年制学校更名为白鹿镇中心小学,现有学生365人。
来源: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编辑:邓京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