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缝男孩”廖波
■人物:廖波
夹缝男孩
“512”地震废墟里的夹缝中,北川中学一个男孩努力仰着头,满脸疲惫;另一个男孩站在一旁,为他举着输液袋。随后,这张照片在网络上广为流传,“夹缝男孩”廖波感动了每个人。
蓬溪县赤城镇高家垭口,细雨霏霏。穿蓝色棉背心、牛仔裤的廖波一蹦一跳地避过水坑,向奶奶家走去。一段30多米的斜坡,对于左大腿剩下三分之二的廖波来说,不算太难,“上坡容易下坡难,下来就要人扶了。”
奶奶看见他上坡,在家门口远远招呼。廖波喊:“奶奶!奶奶!”奶奶只是微笑,不答话。“奶奶耳背,好多年了。”到了家门口,他三步并作两步,跳到奶奶面前,大声说:“奶奶,我回来啦。”
一声豪言
学力学,建出世界最坚固的建筑
4月3日,廖波向学校请了病假,因为鼻窦炎复发。“头昏,嘴里、喉咙里有些发炎,就回蓬溪输液了。”
廖波抬右腿迈进门槛,屋子里透出昏暗的灯光,可以看见木门、木板床,另外3张塑料小板凳是待客用的。廖波起身,右脚向前踏一步,左腿跟上,给奶奶端来一张竹板凳。奶奶牵着廖波的手:“快坐,想死奶奶了,还要输(液)几天啊?”“没事,奶奶,过两天就回学校。”
家里突然断电,奶奶买来蜡烛,廖波翻开英语书很认真地读。地震前,廖波所在年级有1200多名同学,他的成绩排在全年级30多名。“现在成绩下滑了,全年级800名同学,我上月月考排60多名。”奶奶眼中,廖波仍旧是个好学生,“60多名不错啊,经历了这么大磨难,他还能站起来,我想信波儿。”
廖波爸爸在武汉当建筑工人,妈妈在蓬溪打工,一年后的高考,廖波最大的愿望是考上西安交大土木工程系,“学力学,建出世界最坚固的建筑。”
“夹缝男孩”廖波
一种疲倦
媒体追逐,孩子感觉疲倦
地震后,廖波经历了3次截肢手术。“第一次看到我的左腿时,两个字:绝望。我是班上的篮球前锋,就想,没腿怎么打篮球?怎么走路?”从废墟中被救出到绵阳520医院,再到重庆南桐总医院安了假肢。2008年下半年,廖波到北京做了7个月的康复治疗,看着周围的病友,很多都是高位截肢,甚至高瘫,“我有信心了,和他们比,我还不算什么,只是失去了一条腿而已。”7个月中,病友们也给这位灾区明星很多鼓励,他每天扶着双杠练平衡,单腿跳跃练力量,“假肢的负担已经不再是问题。”现在,廖波身高1.71米,体重110多斤,“地震前只有近90斤,恢复性锻炼每天都在坚持,壮了不少。”
从北京回到北川中学,廖波决定留级,震前就读于高一(二)班,现在选择了高二(二)班。“原来班上的同学现在只剩下15个,分别在高三(一)班和高三(二)班。”还有1个月,廖波将满20岁,压力和流言在他的眉宇间已经显现。“我不想出名,也图不了啥子利,现在的任务就是学习。”两年来,面对身体和外界的压力,廖波的理智已经超出了他的年龄。
地震后许多媒体对廖波的关注,让他有些疲倦,廖波说,他不愿过多面对媒体。“有些同学不理解,可能认为我想出名。”
一句广告词
低潮、汗水、失败,无所谓
经过五六天的输液,鼻窦炎已经好转,廖波4月9日就回到了学校。“课程不能落下,但篮球还是要打的。”廖波眨着眼睛,篮球场上依旧“舍我其谁”。
4月10日傍晚,北川中学一隅,廖波和好友邓阳秋、贾国伟、张飞打篮球。
邓阳秋和廖波一样,左腿大腿部位截肢。贾国伟和张飞在地震中没有受伤,供廖和邓挑选组队,每人选一个组队,二对二,半场球。每个周末,这四个初中的同班同学都会聚在篮球场,进行一场特殊篮球赛。
廖波和贾国伟一队,接球,手一扬,上身向右虚晃,胯下传给贾国伟。贾国伟运球过人,至边线,廖波已经一蹦一跳到篮下,大喊“传!”贾国伟余光一瞄,侧身平传,廖波左手接球,起跳上篮,“2分!”一蹦一跳和贾国伟击掌庆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