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中国在线消息:八天,两千多公里的行程。从5月6日-13日,在地震周年之际,地震周年网络媒体灾区行记者们走遍了四川灾区的所有六个重灾市州,亲身感受到自然的力量、人性的坚强、中国的重建速度……
记忆 永恒的废墟
一路走来,看了太多的废墟。北川老县城被地震摧毁后,大半个县城又被泥石流淹没,这座城市成为了死亡之城。在北川中学,大部分楼房被夷为平地,只有一座教学楼似乎依然矗立着,但内部其实也是千疮百孔。在青川东河口村,黑黑的木质房屋斗梁插在废墟上,远看像静默的十字架。地震时,山体崩塌,东河口村像“包饺子”般被埋在数十米乃至上百米深的地底,780多位村民丧生。在震中映秀镇,目光所及之处,皆是废墟……
惨烈!空气中弥漫着的浓烈的死亡气息。
记者们走进这些遗址时,脚步都特意放轻放慢,害怕打搅了沉睡的亡灵。以下标牌随处可见: “放轻脚步、给逝者安宁”、“亲人安息了,我们还忍心惊扰他们吗?”、“地震遗址,请勿扰动”。
记忆停滞在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28分。在地震中遇难的亲人,将永远铭刻在生者的心中。
在周年祭的次日,也就是2009年5月13日,记者一行来到震中映秀镇。在半山腰的公墓上,人们点燃香烛,焚烧纸钱,燃放鞭炮,口中念念有词,告慰逝者。其中一位中年妇女对着前方一声声地喊着:“孩子,妈妈想你!”场面凄惨,令记者也不禁恻然落泪。
时间是最好的疗伤药。
作为媒体,我们应该记住北川中学校长刘亚春的话:我最担心有人向学生追问过去的事情。还给灾区人民一片宁静吧。
复苏 川人的枣树精神
在惊讶于大自然的力量之余,记者不得不为生命的坚强感动。在北川老县城的断裂路面上,已经沿着断裂带长出了一排小草。在这个死亡之城,每发现一个弱小的生命都能让人感动。
而四川人顽强乐观的精神从各个地震遗址的一排排货摊就可以看出来。在北川老县城封锁线外、在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在映秀公墓,总有不少当地人聚集在那里做生意。他们有卖地震对比照片和VCD的,有卖鲜花的,有卖当地土特产的,还有卖地震纪念品的。
也许,枣树精神早已经深入川人的灵魂:有手有脚有条命,天大的困难能战胜!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生活似乎正重返正轨。震后曾一度萧条的旅游业已经重新兴旺起来。由于大力度的感恩让利优惠措施,地震周年前后四川各大景点人气很高,特别是在5•12当天,很多景点人满为患。如雅安碧峰峡景区(熊猫基地),由于自驾游游客太多,导致上山的道路严重堵车,堵车达10公里。
据同行的一位四川人讲,很多地方的人几乎忘记了地震这回事,因为他们忙着生活,忙着重建。是的,忙碌会让人忘记悲伤。
重建 中国速度
有人形象地概括说,灾后四川农村的发展速度至少前进了十年。
的确。地震发生以后,一些地方政府很快行动起来,以统规统建、统规自建等形式,让失地农民在春节前喜迁新居。原来散居的农民被集中安置,住上了漂亮洁净的新房子。这样的例子不胜枚数。石碑村、棋盘村、鹿鸣荷畔、年画村、中脊村、吉娜羌寨……一栋栋崭新的楼房拔地而起。
难怪中脊村老大爷张成海喜悦之余写了一首歌曲大加赞扬:“地震无情人有情,重建家园下呀决心……排排洋房真漂亮,衷心感谢共产党……”
农村的快速重建凝结着各行各业人们的血汗:基层干部们,忍受孤独、克服困难、支援灾区建设的各省援建者,支教教师,大学生志愿者,积极自救的灾民们……
当然,这一切并非完美无缺。即使喜迁新居、生活水平跃上一个台阶的农民们,他们也有自己的小抱怨:猪没地儿养了,水电费开支要增加了,住得离大路近了但离自家的地儿远了……
另外,还有城市居民安置、工业重建等等严峻的考验在前头。
不管怎么样,从中国政府地震一年来所展现出来的决心和能力看,记者相信这些问题一定能被克服。
四川人民一定会面向光明的未来,昂起倔强的头颅!
编辑:肖亭 来源:中国日报网(王建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