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们,今天你们要像科学家一样去观察院子里的树,用眼睛看,用手触摸,可以提出任何问题,并把你所见到的树的形象如实画在纸上……”3月11日下午,天津大学幼儿园智能大三班的孩子们亲身体验了美国常春藤名校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学者为他们量身打造的课程。孩子们将和不会说中文的美国幼儿教师米歇尔•赖克博士(Michele Reich)一起度过15个星期的学习生活。
将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教育研究院研发的幼儿教育课程引入中国,请来美国本土幼儿教师搭档中方教师实地教学,并在教学期间探索东西方教育模式的融合,天大幼儿园的此次尝试在国内尚属首次。3月初,宾夕法尼亚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弗朗西丝•鲁斯特(Frances Rust),纽约大学高级教育顾问、教授切尔西•贝利(Chelsea Baily)和美国教师米歇尔•赖克博士(Michele Reich)一同来到天津大学幼儿园,就课程的主题及环境设计,教师培训等前期工作进行了充分准备。
赖克博士告诉记者,该教育项目专注于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并以双语教学的方式进行,孩子们在探索科学的同时提高了英语沟通能力,学习了中西方文化艺术,从而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此项目已经在美国多所幼儿园成功开展。“我通过让孩子们观察一棵树来引入科学的方法,随着季节的变化,树木会呈现不同的特点,孩子们会在不断的观察和提问中深化学习能力,提高表达能力。”
“教什么,在哪里教,怎么教,这是教育的三要素。”贝利教授介绍,该合作项目着重加强了授课的环境和方法这后面二个要素。“环境的改变会激发孩子们好奇的天性,我们将对教室进行重新布置,划分出科学区、艺术区、积木区、表演区等等,新增大量课件,用这些工具来调动孩子们的求知欲。美国教师在与中国教师搭档授课的同时,还要观察孩子们的学习状态,随时调整授课方式,为中国教师提供更好的建议。”
贝利教授告诉记者,美国的幼儿在2岁之后就被有意识地进行“独立”教育,成年人会引导孩子们做一些系扣子之类的能够自己完成的事情,并相信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护自己。“但是,中国的老师似乎对孩子们‘管’得多了一些。诸如此类的中西方教育的差异是我们需要来交流和学习的。我们并不是照搬在美国已经成熟的教育模式,而是希望在天大幼儿园探索适合中国幼儿教育的新方式。”(通讯员 朱宝琳)
实习编辑:乐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