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改革开放30多年的物质财富积累,深圳企业有了更高的“内功修炼”目标。
7月18日,“幸福员工、幸福企业、幸福深圳”论坛在深圳市民中心举办。论坛提出“幸福力是企业的终极核心竞争力”,邀请了来自政府部门、知名跨国公司的相关负责人,通过企业的实践案例应用,讨论企业如何优化组织关系,提升心理资本,将打造幸福企业作为一项重要工程。
“幸福企业才是人才的‘吸铁石’”,深圳外商投资企业协会常务副会长郭小慧表示。她说,当前许多企业的一线员工工作强度大、工资待遇低、心理压力重,很容易导致企业内部矛盾激化。她认为,企业的终极奋斗目标是追求幸福最大化,幸福不仅是员工追求的目标,也是企业、社会追求的目标,三者应当处于一种相互融合、相互和谐、相互支撑的关系。
杜邦中国区综合健康服务经理陆蕙介绍,中国已经有很多企业引入EAP(员工援助计划)服务。不过,陆蕙以企业提供的健康管理服务为例,认为“健康管理无法产出真金白银,拿不出能够‘看见’的绩效”,这在一定程度影响着企业提升内部“幸福管理”的动力。
“通过对深圳企业的在地调研,我们发现,在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下,企业普遍面临国际市场出口订单减少,以及内部用工难、招工难、留人难的问题。”深圳外商投资企业协会新闻发言人王川流说,论坛试图探讨“幸福力”的存在,强调幸福力也是一种生产力,从而从修炼“内功”的角度应对企业目前面临的各种困难。
本次论坛由深圳外商投资企业协会、北京盛心阳光咨询有限公司、深圳市国际投融资商会联合主办,逾300家企业出席。王川流指出,未来推进幸福企业工作,一方面还需要宣传普及“幸福力”观念,同时开展多项培训工作,引导企业通过现代思想管理,提升企业幸福指数,从而最大限度地吸引人才,促进企业持续发展。(实习记者 王昀 胡苗苗)
实习编辑:毛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