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培育战略新兴产业到建设生态科技创新城
日前,我市又获得两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称号。至此,我市已拥有半导体照明、软件、新能源、数控机床4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称号,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为载体,依靠科技创新驱动的战略新兴产业集群初步形成。据市科技局统计,到2009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年产值已达4010亿元,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1052亿元。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战略新兴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比重和贡献不断提升。
此外,市委、市政府全力打造的大连生态科技创新城高调亮相,成为引领我市科技创新的基地。它的开发建设也标志着在全域城市化进程中,大连科技创新空间布局的重新调整:以旅顺为起点,南路沿黄海海岸由旅顺南路软件产业带至金州新区电子、生物等新兴产业区向花园口绿色材料基地延伸;北路沿渤海海岸由甘井子大连生态科技创新城高端科技服务业核心区至普湾新区新能源等高附加值产业聚集区向长兴岛先进制造基地拓展——一个沿黄海和渤海岸线纵向延伸拓展的V字形科技创新带正在形成。
“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都离不开科技创新。科技创新对大连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市科技局局长刘晓英说。
企业创新:自主创新成核心驱动力
大连是传统的老工业基地,装备制造业基础雄厚。实现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是完成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依靠自主创新,走高端化之路,连企正在由资源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
以数控机床为例,我国是全球机床大国却不是强国,缺少核心技术特别是在高档机床方面的技术缺失,导致中国机床只能走“低质低价”的竞争路线,长期受制于人。以大连机床、光洋科技、大森数控、高金数控和瓦轴集团为代表的大连数控机床企业依靠自主创新,已建立了从数控系统、功能部件到整机生产完整的研发产业链。大连机床集团自主研制成功九轴五联动数控机床,填补了国内空白;大连光洋32轴6通道5坐标联动高档数控系统研发占领国内制高点;大森数控开发的嵌入式数控系统和全数字智能交流伺服系统的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高金数控研发出数控系统、主轴单元、数控刀架和转台、刀库和机械手、滚珠丝杠和滚动直线导轨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系列产品。由大连光洋科技工程有限公司、大连机床集团有限公司、大连理工大学等单位承担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多轴联动高速龙门式加工中心系列产品开发”项目获国家资金支持5430万元。
正是依靠自主创新,不断推出新产品、高端产品,瓦轴集团顺利度过金融危机,保持了增长;正是依靠自主创新,大连重工·起重集团在新能源装备方面取得突破,获得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大连,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意识到并且开始努力把发展的重点转移到依靠自主创新,提高企业竞争力上来。
产业创新:战略新兴产业集群形成
自“十一五”以来,我市已累计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1272亿元,是“十五”总体的2.7倍;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2876亿元,其中2009年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4010亿元,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1052亿元,分别增长28.1%和31.2%。高档数控机床及关键功能部件、光电子技术及产品研发、新能源、生物技术、自主知识产权软件和集成电路、高附加值绿色材料、海洋资源等10个自主创新重大专项顺利实施,有力推动了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与核心技术研发,产业培育成效初显。
数控机床、光电子和软件自主研发、设计能力大幅提升,产业集群已经形成。中高档数控机床及功能部件关键技术研发占据国内制高点,形成较完整的技术创新链条。光电子产业领域掌握了一批自主知识产权技术,顺利实施“十城万盏”半导体照明应用工程。软件产业稳定拓展对日及欧美外部市场,积极面向装备制造等支柱产业和金融、航运等高端应用领域开发自主知识产权软件产品。
新能源、新材料、集成电路和生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技术研发取得重要进展,产业集群培育初见成效。电动汽车整车及相关技术研发取得重要进展,燃料电池观光示范车开始试运行,大连化物所洁净能源国家实验室建设进展顺利,我市成为首批“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城市”。双金属复合导线、水性聚氨脂涂料、复合纳米金属氧化物功能材料等一批新材料领域创新成果正逐步实现产业化。集成电路产业覆盖设计、研发、制造等各环节的完整产业链基本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药新药和人工细胞培养珍稀名贵中药材研发进展顺利。
区域创新:科技新城引领创新发展
大连生态科技创新城的建设,是大连充分把握历史机遇、着力推进结构调整、全力打造现代产业聚集区、加快全域城市化进程、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的重大举措,承载着大连市创建东北亚地区高端制造业研发基地和高端科技服务业发展中心的梦想。根据规划,通过5-8年的建设,大连生态科技创新城将成为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创新人才汇聚地、科技成果集散地、创新企业集中地,发展成为国际一流的东北亚地区科技研发中心。
生态科技创新城体现了我市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走绿色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思想变革。生态科技创新城的建设不是给大连再增加一个“产业园区”,而是要为大连、为中国提供一个绿色文明、宜居宜业的综合生态开发样板。这个样板在产业领域,重点发展低碳经济;在社会领域,探索综合开发模式;在思想领域,体现的是摒弃单纯追求经济效益的“短视行为”而谋求绿色、和谐、可持续的科学发展。
来源:大连日报 编辑:邓京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