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这是十七届五中全会传达给国人的响亮声音,也是其鲜明特色和突出亮点。要“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要让“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明显改善”等等,学习《公报》,我们可以强烈地感受到无论是制定“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战略重点,还是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都突显着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既定宗旨,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民本位情怀和追求。
五中全会作出的这一重大战略抉择绝非偶然。一方面,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取得的发展成就举世瞩目,社会生产力突飞猛进、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造就了国际社会主义事业低潮大背景下社会主义中国“风景这边独好”的壮丽景观,“中国模式”、“中国发展道路”引起了世人的广泛关注。但另一方面,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也暴露出许多问题,其中以涉及广大群众利益得失的民生问题日益凸显,诸如社会分配不公,地区、行业、个人尤其是城乡之间收入差距拉大,贫富两极悬殊,消极腐败现象蔓延不绝,特别是广大民众在教育、医疗、住房及就业等方面的生计压力过大,弱势群体生活艰难等等,除了反映出市场经济利益驱动、优胜劣汰式竞争的消极影响外,也折射出我们的改革发展成果分享机制尚不健全,国家实力强大与国民生活富裕同步性不够。虽然近年来党和政府采取了许多惠民举措,困难和问题也正在解决之中,但力度和效果有限,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还存在一定距离。民之所呼,政有回应,五中全会以重民、惠民为醒目标志和追求,正是对广大人民群众热切期盼的回应。它深刻反映了我们党对国情实际特别是现实发展成就与存在问题的清醒认识。
从如何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保证“中国道路模式”活力的宏观政治高度看,这一战略抉择具有重大意义。概言之,作为回顾总结“十一五”、谋划确定“十二五”乃至今后相当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一次重要会议,五中全会肩负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大使命,承载着十三亿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热切期待和向往。全会基于对国内外形势特别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的综合判断所提出的民生导向,特别是所确立的“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社会建设、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就业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等与之相应的经济社会发展方略和举措,不仅透示出我们党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执政理念的深化和拓展,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以人为本的政治属性,而且预示着今后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进方略乃至社会发展道路的重要转型,即正确认识和处理国强与民富的关系,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成果普惠面,由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到效率与公平并重、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和正义;坚持改革创新、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之路,由以投资拉动为主、单纯追求GDP增量的粗放式发展到投资消费出口三元并举、加大产业调整力度、依靠科技创新、追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所有这些必将极大地调动广大人民群众投身改革开放事业的积极性,增强党和政府的凝聚力、向心力,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强大的动力和支持。
(作者系省委党校学术委员会委员、《理论导刊》杂志主编、编审)
来源:陕西日报 编辑:邓京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