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经济|社会|热图|专题|节会|人事变动|地方企业|文化 •  旅游|
  各地: 安徽 北京 重庆 大连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辽宁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深圳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中国在线>专题>辉煌十一五 展望十二五>对外开放 和平发展
中国稳健走向外交大国(回眸2009 喜看新成就)
2010-11-26 16:36:56      来源:人民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回眸刚刚过去的“危机之年”、“变革之年”,中国外交以应对金融危机为主线,以多边峰会为重要平台,以外交理论和实践创新为动力,大力统筹国别和领域外交,各项外交工作取得新的重要进展。展望未来,中国外交工作要努力使我国在政治上更有影响力、经济上更有竞争力、形象上更有亲和力、道义上更有感召力。

远远超越时空界线

镜头一:2009年4月,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二次金融峰会在伦敦举行,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刚刚抵达便不顾长途飞行劳顿,立即投入一场又一场的重要外交活动。他密集会见各国领导人,与他们共商合作大计。胡锦涛的52小时伦敦之行所承载的意义,已远远超越时空界线。

2009年是国际关系新情况、新问题、新趋势层出不穷的一年,也是中国声音和力量稳定提升的一年,是中国在全球事务中参与程度不断深化的一年。这一年,多边峰会外交成为中国外交的重要平台,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政治引领作用。中国领导人频频出现在世界多边峰会的舞台上,与各国领导人共商大计,与国际社会携手合作,共同应对各种全球和地区性挑战。

全力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像一条主线贯穿各国的内政外交,是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无论是二十国集团伦敦金融峰会、还是匹兹堡金融峰会,胡锦涛成为国际社会和舆论最关注的国家元首。他阐明中国立场,在推动全球经济复苏和全球经济治理机制改革问题上发出了强有力声音。同时,在加强国际金融监管、发展低碳经济、反对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等重大问题上,中国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另一个焦点气候变化问题上,胡锦涛出席了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全面阐述了中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立场和主张,宣布中国将在节能、环保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言必信,行必果”。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召开之前,中国政府郑重宣布:到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

中国国家元首的脚印遍布全球各地。从年初“正月外交”对沙特阿拉伯、马里、塞内加尔、坦桑尼亚和毛里求斯5国进行的国事访问,到年末“收官之作”对哈萨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进行的工作访问,胡锦涛的元首外交备受瞩目:出席在俄罗斯叶卡捷琳堡举行的“金砖四国”首次领导人会议,开辟了四国合作机制化道路,标志着四国合作进入新阶段;出席第六十四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和安理会核不扩散与核裁军峰会,全面阐述了中国对国际形势及重大全球和地区问题的看法,从战略安全角度对中国倡导的新安全观作出进一步阐述,阐明了中国在防扩散、核裁军与和平利用核能等领域的政策理念;出席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十七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阐明了我国在促进亚太地区经济持续增长、推动亚太区域合作取得新成果以及解决各种全球性问题等方面的立场与主张。

除胡锦涛外,其他高层访问也密集进行:吴邦国委员长对俄罗斯、奥地利和意大利进行正式友好访问,对美国、古巴和巴哈马进行正式友好访问;温家宝总理出席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出席第十一次、第十二次中欧领导人会晤,出席第十二次中国与东盟(10+1)领导人会议、第十二次东盟与中日韩(10+3)领导人会议和第四届东亚峰会,对埃及进行正式访问并出席中非合作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

所有中国领导人的出访圆满成功、硕果累累,在全球各地留下了他们的忙碌身影,留下了中国友情,留下了中外合作共赢的件件大事,留下了共克时艰的信心。这些访问充分展示了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表明了中国以积极和建设性的态度加强同各方进行协调、沟通和合作的诚意。这些访问促进了中国与世界各大国、周边和发展中国家关系的全面发展,使中国与所有国家的总体关系上了一个新台阶。

统一和团结流淌在代代中国人血脉中

镜头二:2009年7月13日,英国《卫报》刊登了中国前驻英国大使傅莹女士撰写的一篇题为《Unity is deep in China's blood》(《统一和团结流淌在代代中国人血脉中》)的文章。文章说:中国有一支家喻户晓的歌《我们新疆好地方》。歌词说,天山南北好牧场,风吹草低见牛羊,葡萄瓜果甜又甜……统一、富强与和谐的共同目标,将56个民族紧紧凝聚在一起。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意识流淌在代代中国人的血脉之中,这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力量之源,也是中国与国际社会交往的基础。文章情真意切,深深打动了一些不明真相的英国和西方读者。

2009年,中国外交的一大特色是经济、安全、公共等各领域外交全面展开,与传统区域外交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中国全方位外交得到进一步完善。

中国大力开展经济外交,为国内“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服务。中国坚持把为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服务作为外交工作的重要任务,加强与有关各方的对话沟通和政策协调,建设性参与国际和地区经济金融合作,坚决反对贸易和投资领域的保护主义,及时向一些处于困境的发展中国家提供援助,大力开拓外部贸易、投资市场,推进“走出去”战略,推动加强对外经贸、金融和能源合作。

中国加强安全外交,捍卫国家主权与安全利益。乌鲁木齐“7·5”事件发生后,中国全力、深入、细致、有针对性地做有关国家工作,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理解和支持。中国就某些国家领导人会见达赖的行径进行了严正交涉和斗争。中国还坚定捍卫一个中国原则,努力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势头。

中国积极开展公共外交。重点围绕新中国成立60周年和新中国外交60年庆祝活动,积极创新公共外交的方式方法,增加国际社会对新中国60年发展成就的全面了解。

中国坚持“以人为本”、“外交为民”,时刻把祖国人民的利益置于最高位置,切实维护海外中国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益;及时妥善处理涉我海外人员安全、涉外劳务纠纷和人员被扣等事件,确保我人员和财产安全,如派出舰队远赴索马里海域进行护航活动等。

2009年,中国在外交理论创新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如我国的外交工作要努力使我国在政治上更有影响力、经济上更有竞争力、形象上更有亲和力、道义上更有感召力;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进一步明确把统筹协调作为做好新形势下外交工作的根本方法等,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外交理论体系,对开拓外交工作新局面具有重要现实和长远意义。从2010年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外外交人员法》施行,为中国外交事业大发展、特别是外交队伍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法律保障。

中国一直是国际社会的优秀成员

镜头三:新加坡《联合早报》2009年12月24日刊文盘点2009年中国外交时说,2009年的中国外交自始至终高潮迭起。出访之密集、访问国家之多,属历史罕见……国际金融危机愈演愈烈,为世界许多国家的未来发展带来极为严峻的挑战与不确定性。在这一特殊的背景之下,中国领导人一边通过外交彰显“大国责任”,一边为经济发展谋篇布局。

2009年,中国声音受到越来越多的尊重,中国主张得到越来越多的呼应,中国作用赢得越来越多的赞誉。

巴西巴西利亚大学国际政治系教授阿尔热米奥·普洛科比奥认为,中国是国际社会一个敢于担当、能负责任的大国,这一形象已经日益鲜明,并深得人心。美国对外政策全国委员会主席乔治·施瓦布说:“中国一直是国际社会的优秀成员”,这除了表现在中国外交政策的目标是寻求和平、反对战争外,中国在促进非洲等世界落后地区的发展上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澳大利亚《悉尼先驱晨报》2009年12月一篇文章指出,2009年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了与其在全球经济中的分量相匹配的影响力。美国《洛杉矶时报》2009年11月一篇社论指出:“事实是,今天的问题,包括伊朗和朝鲜核问题、气候变化及全球经济复苏等问题,没有中国的参与,很少能成功解决。”《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德布尔说,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努力“令人鼓舞”,“中国的承诺及做法已占世界全部努力的大约25%。这让人印象深刻”。

中国正在昂首走向世界,世界从未像今天这样渴望了解中国。新中国六十华诞之际,国际社会给予了罕见的关注:英国《金融时报》借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起始句发表一篇题为《中国“向前向前向前”》的评论说,人们很难不对一个伟大文明跃跃欲试的壮观场面感到敬畏,“过去的60年说明,小看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是愚蠢的”;世界著名通讯社路透社在网上对中国国庆阅兵式进行了图文和视频全方位直播;美国纽约帝国大厦首次为中国国庆点亮象征五星红旗的红黄灯;巴西众议院专门举行特别大会等等。与此同时,国际社会对中国进行全方位观察不断升温,并深入探讨“中国道路”、“中国模式”等带给世界的启示。2009年,国际舆论关于这一主题的讨论持续时间之长、文章评论数量之多、形式之多样、涉及面之广泛前所未有。

告别牛年,迎来虎年。2010年是世界经济复苏和国际体系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我国实现“保稳定、促发展”任务的关键之年。外交力量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强,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中国外交将继续“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中国外交已经准备好迎接新的任务和挑战。

来源:人民网 编辑:邓京荆


新闻热搜
 
商讯
专题
打击假冒产品保护知识产权专项行动
>> 详细

各地新闻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的意见》,提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挂号费、诊查费、注射费(含静脉输液费,不含药品费)以及药事服务成本将合并为一般诊疗费,实行“一费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现有挂号费、诊查费、注射费(含静脉输液费,不含药品费)以及药事服务成本合并为一般诊疗费,实行“一费制”。>> 详细
点击排行
  香港宣布申办2023年亚运会 预算60亿港元
官场现形记:细数2010年落马贪官七宗“最”(组图)
 
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