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昨天开始在北京召开。在“十一五”即将结束之际,五中全会的主要议程是研究关于制定“十二五”(2011—2015年)规划的建议。会议将研究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并审议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修改后的文件稿。中国在继改革开放之后再次站在转型的十字路口。 从追求“国强”到强调“民富”
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杨伟民一度申言,“十二五”规划与此前的规划有着本质差别,过去的规划追求“国强”,“十二五”规划则追求“民富”。“国富”到“民富”的转变成为公众关注十七届五中全会的最大亮点。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原副院长、中央党校党建专业博士生导师甄小英认为,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高速发展,中国解决民生问题有了物质基础,此时将“民富”放在重要位置,执政理念又向前迈了一个大步。
有学者评论,“民富”目标的提出,意味着国家将完善收入分配格局提升到更重要的战略高度,从长远看,这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缩小贫富、区域差距,提高国家发展质量的战略转变。
人事调整布局注重“人文”“公平”
在密集调研的同时,配合十二五规划的人事调整也提前布局。2009年11月底,河南、福建、辽宁、吉林、内蒙古五省(区)党委书记职务调整,2010年8月至今,贵州、黑龙江、江西、河北、辽宁、甘肃、陕西等省再次更换了省委书记、省长等负责人。有观察人士分析认为,新的人事调整中 “50后”成中坚、“60后”崭露头角;很多人拥有法学、历史、哲学等人文学科专业背景。“表明中国正在由善抓经济的效率优先型官员向‘追求公平正义’文人治国方向转变。”
三大转型释放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信号
进入10月,随着调研及人事调整的“前声”渐落,中央关于“十二五”的思路开始明晰。未来五年中国将开启经济与社会的双重转型,以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为主线,部署中国经济社会从外需向内需、从高碳向低碳、从强国向富民的三大转型。
深入推进三大转型进程中,中国的政改深化隐约可见。未来五年中国的走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治体制改革怎样切实保障经济体制的改革成果。要做到“国富”到“民富”的成功转型,政府的权力和利益再分配问题成为其中关键点。
“包容性增长”直指30年积累难题
很多专家认为“包容性增长”的新提法将是本次会议的一大亮点,而缩小贫富差距、增强社会的公平正义、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等,都将是外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研究员刘山鹰在接受《中国日报》的专访时说,“包容性增长”这个概念很可能会被列入到今年的五年规划中。“在经济转型时期,这或许能成为解决社会不公问题的新思路。”
9月16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出席第五届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开发部长级会议开幕式致辞中,提到了“包容性增长”这个词。这是一个包含“让更多的人享受全球化成果、让弱势群体得到保护、在经济增长过程中保持平衡”等深意的新概念。这被认为是中国领导人在调整酝酿新的发展战略的重要信号。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认为,“包容性增长”的核心内容包括公平正义体现核心价值、调节个税缩小贫富差距、形成成熟的公共生活领域实现“共同治理”、扩大内需重在引导居民消费等几大方面。
然而,学者与立法者普遍认为,要将这个概念付诸实施,还需一系列配套措施,包括遏制权贵既得利益群体、加强立法和执法。
刘山鹰说:“过去的三十年中,中国的经济增长是以过度的资源开发和不合理的收入分配为代价的。而现在,既得利益群体已经成为阻碍社会改革的最大障碍。”
来源:扬子晚报 编辑:邓京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