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辆辆装载着煤、铁、铝矾土的6轴大型货运车在S315省道阳泉境内川流不息,能源化工在托举阳泉这座资源型城市经济腾飞的同时,也加大了阳泉道路交通运输治超监管工作的难度。截至2011 年底,经阳泉政府公示的货运源头企业有438个之多,另外还有339个小型零散货运源头。
在全省新一轮治超工作初期,阳泉市道路运输管理处采用的是最原始的“人盯车跑手工记”治超方式:对年产30万吨以上的企业派驻运管人员,其余的零散源头由运管人员巡查监管,而每个源头各种登记账本以及车辆、人员的证件信息全部由工作人员手工填写。自从2010年阳泉市在源头治超工作中全面应用以IC卡为中心的货运源头治理超限超载信息管理系统以来,源头治超工作产生了质的飞跃,不仅源头监管规范了、治超效率提高了,而且科技效果显现出巨大潜力。
矿区:四道关卡相扣封堵长途超限
在阳煤集团新景矿的货运车辆进厂口,记者碰到了今天要运煤到河北的司机师傅张风林,空车称重时他向工作人员提供了自己的行驶证、驾驶证、从业资格证和道路运输证,在确定其三年内没有发生重大责任事故、其驾驶车辆没有经过非法改装后,张师傅被允许将空车开到货场准备装载。他表示,之前铲车装载准确度低,出厂过磅检测时常显示超载,从而导致他经常要返工卸载,但是自从装载机上安装了一种仪器之后,每一铲煤的重量都有数字,累计装载了多少完全在掌控之中,出厂过磅没有再返工过。据新景矿的工作人员介绍,这种安装在装载机上的仪器叫电子计重仪,装载重量的精度可以达到0.01吨 /次。目前阳煤集团投资1000万元在选煤厂40多台装载机上全部安装了电子计重仪,一次性装载合格率达到了98%以上,大大提高了煤矿装载运输效率。
出厂过磅时,张师傅此次所有的运货信息随即保存在了他的货运IC卡中。随后,记者赶到矿区治超监控调度中心,在监控平台上看到了张师傅的货运车行驶在公路上的动态图。工作人员介绍说,阳煤集团运输煤炭的车辆中全部安装了GPS定位系统,车辆从源头驶出监控中心就可以对其进行监管,如果车辆行驶偏离规定线路3——5米或者停靠时间超过2分钟,监控平台就会自动报警,监控人员会第一时间打电话给驾驶员询问情况,这样既可以避免司机换煤以次充好给企业带来损失,又可以避免二次驳载。而且,监控系统可以保存车辆30天以内的运输路线数据,供工作人员在需要时调看轨迹回放。
正是因为阳泉矿区在源头监管过程中,将车辆准入关、装载关、出厂关、运输关环环相扣,实现了2011年全区1400余万吨煤炭公路运输任务“零超载”。另外,在全区最大的货物接收单位天成集运公司也安装有IC卡管理系统,通过车辆在此刷卡进行二次检验,彻底实现了货源到货尾的全程监控。
盂县:零散货物检测遏制短途超载
与阳泉郊区白泉等其他坐落在交通要道的超限超载检测站相比,盂县零散货物苌池过磅点在乡村公路上显得并不起眼。然而就是包括苌池在内的4个零散货物过磅点在全县实现货运源头科技治超全面覆盖过程中功不可没。
“东铝、南煤、西粮、北石”是盂县资源分布的基本概况,苌池过磅点地处盂县沙石资源相对集中的北部地区,位于三个乡镇短途运输建筑原材料的必经路段。站点内运管所的工作人员介绍说,过磅点附近小沙石企业大约有40多家,而且基本以短途运输为主,没有称重设备,2010年苌池过磅点建成之前,执法人员仅靠目测评估,往往不能够准确定量装载,超载现象时常发生。2010后,零散货物过磅点采取了所在地乡镇组织管理、运管监管、交警配合的管理模式,对周边的零散企业、短途货运车辆进行集中监管,既给小型源头企业提供了便利,又对随意随处装载货物的车辆进行了有效监管。
目前,磅房虽然简陋,但是安装有源头治超管理系统,已经覆盖了周边45家企业,实现了数据同步上传。另外,盂县200家政府公示企业中,4个零散过磅点覆盖了169家货运源头企业,再加上大型企业独立安装的源头治超管理系统,盂县实现了货运源头科技治超的全面覆盖。
(记者 孙瑞生 实习记者 张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