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观天下 知中国

晋城:从“挖煤”到“挖文化”

2012-06-20 19:08:26 来源:中国日报山西记者站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晋城是山西有名的煤炭大市,这里不仅有煤,而且是得天独厚的兰花煤,然面正是沾了煤炭资源丰富的“光”,导致晋城市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发展很不平衡。为此,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发挥煤炭资金优势,大打“旅游牌”和“文化牌”,实现从“挖煤”到“挖文化”的转型,成为晋城市的唯一出路。从“资源牌”到“文化牌” 阳城县皇城村原来以挖煤为主,但如今取而代之的是旅游业,每天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人山人海,今年“五一”小长假,皇城相府的游客人数首次超过五台山,这一“奇迹”的出现连当地人都未曾想到过的。

尝到文化产业甜头的皇城人不再满足自身的发展,又把文化攻略的目标指向更广阔的区域,他们整合了九女仙湖和相临的头南村等文化资源,把沁河流域的古城堡群也列入整合计划;还引进生态农业技术,把古堡文化与生态文化融为一体,成功打造了国家5A级景区。

受皇城村的影响,如今,晋城市众多煤炭企业把转型目光锁定在文化旅游开发。据统计,全市煤炭企业直接投入文化产业的资金有33.5亿多元,改造重点景区景点9处,成功开发出国家4A级以上景区5个。泽州县三八煤矿投资2亿多元,打造了中国赏月名山珏山景区;阳城县竹林山煤矿全力打造蟒河景区获得成功;兰花集团投资王莽岭,使“王莽风光甲天下”,叫响了“中国晋城太行山国际旅游文化节”这一文化品牌。2011年“十一”黄金周,全市景区接待游客80多万人次,旅游收入8.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13%、21.83%。

从“初级化”到“产业化”

晋城历史悠久,山川秀美,文化底蕴深厚。不仅现存宋金以前地面结构古建筑规模居全国之冠,有“中国古代建筑宝库”之称,而且陶瓷、丝绸、剪纸等传统文化工艺也很丰富。但与传统煤矿产业相比规模偏小,多处于初级化阶段。为推动文化产业发展,该市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以贷款贴息、项目补贴、以奖代补等形式扶持重点文化产业;出台《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签定《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相关协议》。搭建创意研发平台,由政府推动组建了聚鑫古文化旅游品研发中心;以企业为主,联合北大、清华等高校,成立了陶瓷琉璃、玻璃工艺、潞绸艺术品研发中心,有效推动各类要素向文化产业集聚。

加快文化与科技融合,用现代工艺打造传统文化产业。高平神农陶业、阳城月亮湾琉璃采用现代烧制工艺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和工艺水平;飞点儿公司引进新材料,自主研发磁性剪纸技术获得18项国家专利,拓展加盟店200多个。把科技融入文化创意设计,促进文化产业融合。九州玻璃制品公司把“白马”文化融入玻璃制品工艺,开发出“马上平安”主题玻璃工艺品;侨枫陶瓷结合当地风景名胜等文化元素开发出皇城相府、王莽岭、柳氏民居为景观的陶瓷制品;吉利尔公司的潞绸织品与文化创意巧妙结合,在第七届深圳文博会上一次性签约8500万元的订单。红萍服饰、晋氏织造等企业产品也因文化创意、文化元素的增加,拓宽了市场销路,增加了产品附加值。以科技创新培育新兴业态,古老神话、历史故事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动漫产业异军突起。2011年5月国家广电总局推荐的优秀国产动画片名单上《白马少年》赫然在列。这部以晋城历史传说——白马拖缰为题材,自行创作的首部动漫片《白马少年》现已闪亮荧屏;第五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博览会上,泽州县与央视动画公司签订500集天文神话动画《二十八宿传奇》制作项目,其中《大耳朵爷爷历险记》获得2011山西省原创动漫大赛最佳动画片长片奖。

目前全市已发展各类文化产业单位1231家,其中年收入超过1000万元以上的654家,超亿元的3家,固定资产超亿元的5家。

从“事业型”到“企业型”

为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晋城市宣传文化部门大胆创新,推动“事业型”文化单位转企改制,被中宣部评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先进地区”。

在文化体制改革过程中,该市大胆探索,采用国有独资、股份合作、兼并重组等多种形式,推动文化产业多元化发展。全市12家国有文艺演出团体、6家电影公司全部改制为国有独资文化企业。高平市科兴集团兼并高平市文工团,破除了演艺团体资金来源狭窄,经营模式简单的发展瓶颈,注入无限生机。前不久,该团受邀参加第七届中国曲艺节文艺演出;通过组建文广新局,成立文化综合执法机构,建立文化管理新体制,实现了从“管文化”到“办文化”的转变。文化体制的改革创新不仅使“事业型”文化单位实现了“解锁”、“松绑”,同时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文化产业项目入驻晋城。中国动漫集团计划投资6亿元在晋城兴建“孙悟空迷你乐园”动漫基地;上海任阳公司将投资3.5亿多元开发白马寺山森林公园太行明珠游乐城项目。

按照《晋城市“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晋城市文化产业将围绕“两地六业”即全国优秀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和文化旅游产品集散地及文化旅游业、工艺美术品业、新闻影视业、印刷发行业、演艺娱乐业、广告会展业等六大主导产业,做大文化产业。重点实施了“1233”文化产业工程,即到2015年重点建设10个、20个、30个、30个年营业收入分别达5亿元、1亿元、5000万元、2000万元的文化企业。目前全市互动电视改造、星美加盟院线等5个技改项目已经完成;王莽岭书画写生基地、黑陶工艺技改、重点景区特色商店、景潮精包装印刷基地等15个新建和改建项目正在加紧建设。90个项目全部建成后,年营业收入将超过百亿元。

来源:中国日报山西记者站(记者 孙瑞生 通讯员 李东平) 编辑:许银娟

编辑: 许银娟 标签: 晋城 煤炭大市

精彩热图

揭秘美绝密军事基地51区!

揭秘林青霞的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