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跨越看山西”之六
长治:黑色变绿色
潞安集团的煤矿控制室监控屏幕。(周黎明 摄)
(b)矿工居住的社区。(周黎明 摄)
矿工孩子的幼儿园。(周黎明 摄)
长治在山西的地势较高,平均海拔一千米,有“与天为党”之说,历史上称这里为“上党”。然而,很久以来,长治的精彩主要集中在地下。全市已探明的矿藏有40多种,其中煤炭探明储量274亿吨,占山西省的12%。
说起山西的煤矿,人们想到的是尘土飞扬的场面。但是,在长治的矿区看到的却是整洁的小区、绿荫覆盖的公共活动场所、设备齐全管理先进的幼儿园等等。
怎样把能源型的城市变为环保型城市?十一五时期累计淘汰落后产能1578万吨,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26.9%,是“十一五”时期山西省能耗降幅最大的城市。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分别比2005年下降14.3%和12.1%,超额完成“十一五”减排任务。坚持不懈狠抓造林绿化,五年共完成造林200万亩,森林覆盖率由26.9%提高到30.9%。
为了推进城乡生态化,长治以突出特色、突出景观、突出文化、提升品位为重点,主攻荒山、荒坡、荒地绿化,做精、做细城市绿化,每年造林40万亩。到2015年全市森林面积达到77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7%,建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50%。
一座以资源为主的城市,克服了天然的重重困难,成为一座天蓝水碧的生态城市。这是长治人可以骄傲的。说来也是,这里地处“黄金人居带”,即北纬36—37度之间,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9.5摄氏度,与河北承德气候相似,有“清凉之都,高山盆景”的美誉。市区东有50平方公里的老顶山国家森林公园,西有46平方公里的长治湿地。市区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2010年达到356天,连续7年成为全省空气质量最好的城市,连续三年名列华北第一。
挖煤的城市一定是污染严重的城市?这思维过时了。到长治走一趟,你会有全新的认识。
来源:中国日报山西记者站(记者
孙瑞生)编辑:孙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