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跨越看山西”之七
潞安“不让煤见到天日”
潞安集团的煤油厂,把煤变成油。(周黎明 摄)
从原料(煤),转化成各种清洁能源及产品。(周黎明 摄)
煤的好处众所周知,坏处更是耳熟能详。煤在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更是人人痛恨的事情。如何减少煤的弊端,是前身成立于1959年的潞安集团不懈努力的目标。潞安的做法简单说就是“煤不露天,煤不落地”,让煤还没见到天日,就转化成油等更清洁的能源。
立足煤、延伸煤、超越煤,拉长产业链条,循环经济得到较快发展。潞安煤电化、煤焦化、煤油化三条主产业链不断拉长加粗,焦化、电化、煤电、煤油四大循环经济园区基本建成。潞安的煤基合成油产业,坚持“油化并举”和焦炉煤气、瓦斯气、煤制气“三气”并用的经营理念,在长治以水定规模,建设180万吨/年多联产、多技术、多循环、多产品、多效益的高端化基地;在忻州以资源定规模,布局360万吨/年资源项目一体化的产业化基地。如今,21万吨/年煤基合成油示范项目全部建成并保持长周期稳定运行,IGCC项目正式投运,生产的高品质油品及精细化工产品深受用户青睐,并成功进入上海世博会;煤基合成油多联产产业化项目的前期工作取得重要成果,长治、忻州两个基地的筹备工作有序推进。2015年,力争形成540万吨/年产业布局。
潞安的特色煤化工产业,以新型煤化工带动传统煤化工的升级、增值,构建新型焦化、优势硝基肥料和化工两大特色循环经济园区。2015年,形成焦炭产能1500万吨/年,化肥总产能300万吨/年,硝酸铵产能25万吨/年,硝酸铵钙产能25万吨/年,苯胺产能26万吨/年,MDI产能30万吨/年。
“十一五”期间,潞安初步实现了从传统煤炭企业向安全、智能、生态的高标准现代化煤炭企业转型,从单一煤炭生产企业向煤、电、油、化、硅综合发展的绿色新型能化集团转型,从资源驱动型企业向创新驱动型企业转型,创造了“潞安经验”。
原先的肥料如今变成了原料。在新建的煤油厂区一座办公楼的屋顶,潞安的经理向大家展示了由煤加工而成的各种能源。他点燃了两盏煤油灯,一盏是传统的煤油,另一盏是潞安由煤加工而成的煤油,老的冒出一缕浓烟,而新的则毫无气味和颜色。煤不光变成了高质量的油,而且还生产出蜡烛、尿素等各种产品。潞安的收入提高了,对环境的破坏却大幅减少。转型让潞安尝到了双赢的甜头。
来源:中国日报山西记者站(记者 孙瑞生)编辑:孙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