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一项以环境卫生、街道装饰、交通秩序为内容的“三项整治”行动在吕梁山上迅速掀起,这项由政府发起、全民参与的行动,在短短三个月的时间里,让吕梁13个县市区旧貌换新颜,一位经常到吕梁采访的某中央媒体记者感慨地说:“变化太大了,过去破破烂烂的吕梁山,如今快成为旅游胜地了。”
吕梁经济发展了,环境也要得到改善,吕梁决不是落后的代名词。
在山西,吕梁一直是备受人们关注的地方,因为它是革命老区,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这里涌现出无以数计的吕梁英雄;同时它又是全国有名的贫困地区,在解放以来的数十年里,山西省的扶贫工作重点就在吕梁,只要吕梁富裕了,山西省就脱了贫。
日月更替,斗转星移。进入新世纪以来,依托丰富的地下和地上资源,吕梁人民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终于摘掉了“贫困”的帽子。“十一五”期间,吕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指标连年大幅增长,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由2006年的405.8亿元跃升到去年的将近750亿元,居全省第6位;财政总收入由2006年的77.1亿元跃升到去年的将近200亿元,居全省第3位,五年时间几乎再造了一个新吕梁。吕梁经济奇迹般的发展也成为山西转型跨越发展的一个样本,今年上半年,温家宝总理在吕梁视察时,看到吕梁经济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十分欣慰。
然而吕梁也有不如人意的地方,那就是环境卫生。外界的人们评价说,富裕的吕梁就像一个暴发户,口袋里虽然装满了钱,但外表的邋遢劲并没有多大改观。
就拿离石来说,作为吕梁市政府的所在地,街道狭窄,垃圾遍地,污水横流,苍蝇乱飞,没有一点城市的味道,给人的感觉更像一个农村。为此,吕梁的一些干部和群众干脆去太原买了房子,周末举家到太原去享受城市生活。而到离石办事的外地人更是不愿意在那里多呆一天,办完事立即走人。人们预言,如果照这个样子发展下去,吕梁市委、市政府迟早得搬家。
今年年初,在寒风肆虐下的吕梁更显凄凉,1月26日,农历腊月二十三,在长治市主政8年的杜善学调任吕梁市委书记。对吕梁,杜善学是非常熟悉的,过去在省里工作时,来吕梁调研那是经常的事,但是,他万万没有想到,吕梁一区十县二市、2万多平方公里、350多万人口,如今会交到他的手里。于是,一上任,杜善学便深入各个区县进行深入调研。所到之处,他听到的往往是近几年GDP增长了多少,引进了多少好的项目,成绩固然振奋人心,但千篇一律的汇报让他感到很是腻味,因为每到一个地方,呈现在他眼前的是垃圾成堆的场面,县城到处是垃圾,农村到处是垃圾,国道、省道、河道、桥洞,目之所及,也是垃圾,有的桥洞五个孔,被垃圾堵得就剩一个孔了,洪水来了怎么办?吕梁13个县市区,杜善学一路走下来,心情十分沉重,吕梁这些年虽然物质富裕了,温饱问题解决了,但老百姓的生存环境实在恶劣,和解放前差不多。
不久前,杜善学在接受中国日报记者采访时说:“过去吕梁一度是贫穷的代名词,如今经济发展了,摘掉了贫穷的帽子,却因为环境卫生太差,生存环境太恶劣,而成为落后的代名词,这是对吕梁人民不负责任的做法。吕梁的每一任领导都有不同的使命,前几任领导把经济搞上去了,让人民富裕了,我们这一届的任务更多的体现在让老百姓过上干净、整洁、现代、文明的新生活,这算是我对吕梁人民的贡献吧!”
“三项整治”如同及时雨,得民心、顺民意,激发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热情。
事实上,在吕梁,脏乱差不仅体现在环境卫生差和垃圾多,同时还有大街小巷的违章建筑和临时建筑,这一现象在离石区表现得更为充分。离石本来处于两山夹一河的狭长地带,市区面积仅有20平方公里,发展容量有限,这些年由于人口增加,在狭窄的街道两旁,商铺林立,这些店铺没有统一规划,门面高低不同,牌匾大小不一,广告形态各异,使得城市面貌杂乱无杂,造成很强的视觉污染。到了上下班高峰期,由于本身车辆就多,再加上习惯使然,行人和车辆都不遵守交通规则,致使城市顿时陷入瘫痪的境地。
“离石的脏乱差实在是吕梁人民的一块心病,全市人民在生活富裕之后,都希望自己的家园漂亮一点,都希望过上一种干净整洁、和谐有序的新生活,于是市委作出‘三项整治’的决策后,很快得到了广大市民的积极响应。”在离石街头,一位参与“三项整治”的干部向记者如是说。
“三项整治”的号令一旦发出,便迅速行动起来。2月23日,市政府成立了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吴志国挂帅的“三项整治”工作领导组;2月28日,召开了全市“三项整治”活动动员大会;3月10日,全市18个责任单位和12个县市主要负责人分别在“三项整治”工作目标任务承诺书上签字,立下“军令状”。杜善学到吕梁后要求广大干部要树立“认真务实,立说立行,团结奋斗”的工作作风,这一行为准则在“三项整治”行动中得到了充分的实践和印证。